辉达娱乐 > 新闻动态 >

你以为九一八是战争?错,那是一场用两门巨炮策划的世纪碰瓷

发布日期:2025-10-11 02:09点击次数:

任何宏大的历史叙事,扒掉那层叫“主义”和“正义”的皮,内里都是最赤裸的利益算计和人性博弈。九一八事变,在教科书里是一声炮响,但在操盘者的赌桌上,那根本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精心策划、成本低到发指的“碰瓷”。

而这场世纪碰瓷案里,最大牌、最唬人的道具,就是那两门叫“明治四十五年式”的240毫米榴弹炮。

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个戏精。

咱们先聊聊操盘的这帮人——关东军。1931年的关东军,是个什么成色?一个不到一万人的“创业团队”,驻扎在东北这块大蛋糕旁边,口水流了一地,但对面是坐拥二十万大军、装备也不差的东北军,一个体量庞大的“国企”。正常打?拿头打。鸡蛋碰石头,那是傻子才干的事。

但关东军里,有个叫石原莞尔的“产品经理”,这哥们儿是个鬼才,也是个疯子。他提出的方案,根本不是军事方案,而是一套完美的“商业碰瓷计划书”。核心思路就八个字:极限施压,逼你就范。

怎么极限施压?你得有个东西,能一瞬间把对方的心理防线干穿。就像小混混打架,不一定要真捅你,但他从怀里掏出一把西瓜刀,那气势就完全不一样了。

石原莞尔要的,就是这把“西瓜刀”。于是,他向上头打了报告,点名要军火库里最重、最响、最能唬人的家伙——明治45式榴弹炮。

这门炮,本身就是个奇葩。1912年的老古董,全重33吨,跟个小楼似的,拆开运输都费劲。炮弹一颗200公斤,扔出去跟个小煤气罐似的。射程么,也就10公里出头,在当时算不上顶尖。机动性?约等于没有。这玩意儿就不是为野战生的,是用来砸乌龟壳的。

但石原莞尔看上的,恰恰是它这身“膘”。他不需要这炮打多准,杀多少人。他只需要它一开火,那惊天动地的动静,那200公斤炮弹落地时炸开的巨大火球,能让整个沈阳城都以为天塌了。

他要的,是“效果”,是“戏剧张力”。

于是,骚操作来了。1931年7月,两门大炮从东京兵工厂里拆成了零件,装进几十个大木箱里。报关的时候,写的都是啥?“棺材”、“澡盆”、“石碑基座”。这帮人把军国主义的野心,伪装在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甚至死亡气息的词汇里,就这么一路从海上运到旅顺,再通过南满铁路,神不知鬼不觉地拉到了沈阳。

更魔幻的是接下来的安装过程。日军在自己的独立守备队兵营里,大张旗鼓地宣称要改善官兵生活,要建一个“游泳池”。于是工兵们开始疯狂挖坑,周围还用10米高的马口铁皮围起来,搞得神神秘秘。东北军这边估计还觉得,这帮小日子过得还挺滋润。谁能想到,这“游泳池”的坑底,埋进去的不是瓷砖和水管,而是两门33吨重炮的固定底座。

这操作,简直是把谍战片里的桥段,在现实世界里给你原封不动地演了一遍。

几个月的时间,两门巨炮就在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完成了潜伏、组装、调试。炮口一个对准东北军的老巢北大营,一个对准东塔机场。炮手甚至都不用瞄准,因为角度和方位早就用标尺刻好了。到时候,只需要像按计算器一样,把炮口调到预定刻度,然后拉绳,开炮。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一个“剧本”了。

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20分,剧本来了。柳条湖那点微不足道的爆炸,就是导演喊“Action!”的信号。信号一响,两门潜伏已久的巨炮,这个全剧组嗓门最大的演员,开始了他的表演。

轰!轰!

几发200公斤的炮弹,带着撕裂空气的呼啸,砸向北大营和机场。

这一刻,炮弹的杀伤力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个信号——我们真的敢动手,而且一上来就扔“王炸”。

对于睡梦中的北大营守军来说,那种体验是毁灭性的。你可能根本没看到炮弹落在哪,但那地动山摇的巨响,那窗外瞬间亮如白昼的火光,都在告诉你一件事:这不是小打小闹,这是总攻。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认知失调”。当一个人的大脑接收到完全超出日常经验的信息时,会瞬间宕机。东北军当时就宕机了。一个庞大的、迟钝的巨人,被一个拿着大喇叭的小个子在耳边猛地一吼,直接懵了。

结果呢?我们看战报,会发现一个极其吊诡的事实。北大营守军伤亡三百多人,其中绝大部分,是日军步兵冲进去用轻武器造成的。那两门惊天动地的巨炮,实际战果可能就是炸了几个坑,顺便震碎了几块玻璃。从军事角度看,它的命中率和毁伤效率,低得可笑。

魔幻不?花了这么大力气,又是伪装棺材,又是假装建游泳池,搞来的终极大杀器,最后的作用,约等于一个超大号的二踢脚。

但如果你以为这炮没用,那就大错特错了。

它的作用,根本不在物理层面,而在“叙事层面”。它为关东军后续所有的行动,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借口和无与伦比的心理势能。它让全世界都觉得,哦,东北那边打得很激烈,日军动用了重炮,说明“中国军队的抵抗非常顽强”。

看到了吗?一个碰瓷的,不仅打了你,还顺手给你栽了个“拒捕”的罪名。这门炮,就是那个伪造的“证据”。

石原莞尔和他的团队,用这两门炮,完成了一次完美的“信息战”。他们赌的就是东北军高层不敢下令抵抗,赌的就是这个庞大的巨人虽然体格壮硕,但神经中枢已经麻痹。

他们赌赢了。

这门“碰瓷专业炮”,在完成了它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表演后,并没有谢幕。它被日军拖拽着,继续在中国和东南亚的战场上,扮演它真正的角色——攻坚利器。在淞沪,它轰击过上海的楼宇;在菲律宾,它和另外几个兄弟一起,把近4000发炮弹砸在美菲联军的阵地上,逼得对方投降。

从一个“演员”,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屠夫”。这本身,就是那场战争残酷性的一个缩影。

然而,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再凶悍的兵器,也逃不过宿命的轮回。太平洋战争后期,这玩意儿因为机动性太差,成了美军蛙跳战术的活靶子。1945年,苏联红军席卷东北,盘踞在虎头要塞的同款巨炮,在苏军的绝对火力优势面前,几乎没怎么还手就被敲掉了。

最终,日本投降。一部分“明治四十五年式”被我们缴获。

今天,你走进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还能看到这两尊黑黢黢的庞然大物。它们安静地趴在那里,像两头死去的钢铁巨兽。没有了当年的嚣张,也没有了爆炸的轰鸣。

但每一个从它身边走过的人,似乎都能听到历史的回响。

那不是炮弹的呼啸,而是一个警告。它警告你,永远不要低估人性中的贪婪和疯狂能催生出多么精密的骗局。它也提醒你,一个看似强大的巨人,如果失去了警惕和反抗的意志,那再响亮的“二踢脚”,也能成为压垮它的第一根稻草。

说到底,武器是人心的延伸。心有多脏,射向你的炮弹,就有多诡诈。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Powered by 辉达娱乐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