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18 08:03点击次数:
“日均营业额掉了100万!”这是西贝为一场预制菜争议付出的代价。
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吐槽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短短一句话却像一颗精确制导导弹,击中了中国餐饮业最敏感的神经。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从新疆度假地连夜飞回北京,誓言起诉罗永浩。
罗永浩与西贝的预制菜斗争
这场风波的起点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五个人走进西贝餐厅,点了十三道菜,消费600多。结束后,罗永浩在社交媒体上吐槽了几句。这种事每天在全国各地上演,绝大多数都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信息海洋中。
但这次不同。罗永浩不是普通消费者,他是那个能让一条微博变成全网新闻的“上古网红”。他说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反应出乎所有人意料。他没有选择冷处理,而是强势回应:“一定会!我们一定会起诉他!一定一定会起诉他!”
四个“一定”像四把锤子,本想砸碎争议,却意外砸开了潘多拉魔盒。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网友们很快翻出贾国龙过去曾说过的:“好菜全是预制出来的,越高级的菜预制程度越高”。与现在“100%无预制菜”的宣言形成鲜明对比,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西贝公关如何一步步打趴自己
西贝的公关处理被业内称为“史诗级灾难”。他们犯了一个关键错误:没有把罗永浩当作消费者,而是把他当作了敌人。
选择硬刚——高高在上的姿态让人无法共情。起诉消费者?即使这个消费者是罗永浩,也是一步臭棋。消费者与商家发生争议时,大众天然地会站在消费者一边。
西贝随后使出了第二招:开放全国所有门店后厨供参观。这本是个好主意,却因准备不足成了又一场灾难。
记者和眼尖的网友们发现了更多问题:没有明火只有电磁炉;
鱼是提前腌制好的,保质期18个月;西兰花装在塑料袋里,保质期两年;“现熬”的鸡汤只有汤,没有鸡肉,最后不得不承认是用水和料包兑出来的。
有网友调侃道:“厨师准备现场做菜,他掏啊掏……掏出来一把剪刀”。西贝的自信变成了自残,本想证明清白,却提供了更多“预制证据”。
预制菜争议
这场风波的核心根本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知情权与选择权的战争。根据调查,72%的消费者支持强制标注预制菜,反感的不是预制菜,而是伪装现做且高价的行为。
老乡鸡成为这场危机中的赢家。罗永浩在直播中特别表扬了老乡鸡的透明做法。老乡鸡采用三色分级标注系统:绿标代表餐厅现做(70.6%),黄标代表半预制(27.7%),红标代表复热预制(仅1.7%)。
所有门店公示加工等级牌,让消费者自主选择。老乡鸡还公开了20万字的《菜品溯源报告》,覆盖188道菜品的原料来源和加工流程。
预制菜国标即将出台。《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最革命性的突破是强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餐饮门店是否使用预制菜将不再是企业可以选择的“宣传话术”,而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
在微博评论区,网友们几乎一边倒地支持罗永浩:“我不介意预制菜,介意的是价格不匹配”。这条评论获得了数千点赞。
也有少数声音提醒:“罗永浩自己在‘交个朋友’直播间也卖过预制菜”。这些人认为老罗并非真心为民请愿,而是精心策划的碰瓷。
西贝日均营业额下降100万,已经说明了问题。餐饮业是否愿意揭开后厨的帘子,让消费者看清盘中的食物从哪里来、如何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