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 新闻动态 >

国家约谈英伟达,H20芯片的功能,竟是美议员亲口承认的技术!

发布日期:2025-08-06 11:06点击次数:

2025年7月31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突然约谈芯片巨头英伟达,矛头直指其特供中国市场的H20算力芯片,要求英伟达立即说明芯片是否存在“漏洞后门”风险,尤其是可能被远程操控的“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功能。

这一行动绝非空穴来风。 就在约谈前,美国议员公开承认:“追踪定位技术已成熟,必须强制植入出口芯片”,而英伟达被曝正是该技术的掌握者。H20芯片本就是美国对华“技术阉割”的产物:性能仅有旗舰芯片H100的15%,却凭借英伟达的CUDA生态绑定中国企业。

网信办的铁腕背后,是一场赤裸裸的博弈:美国想用“刚好够用”的芯片让中国技术上瘾,而中国已不再容忍核心算力命脉握于他人之手。 华为昇腾920等国产芯片性能已达H20的80%,360等企业正集体“转投国产阵营”。

这场芯片安全风暴,揭开了全球化供应链中最危险的暗战:一块小小的硅片,可能成为国家基础设施的“遥控炸弹”。

引发这次约谈的直接导火索,是美国国会正在推进的《芯片安全法案》。 该法案由共和党参议员汤姆·科顿(Tom Cotton)和民主党议员比尔·福斯特(Bill Foster)联合推动,其中明确要求:所有出口到“受限制国家”(如中国)的先进AI芯片,必须内置“位置验证功能”和“远程停用机制”,以监控芯片地理位置并防止“非法转移”。

比尔·福斯特的身份让这一要求更具威慑力,他不仅是国会议员,还是一名曾亲手设计过芯片的物理学博士。 他在听证会上直言:“作为芯片设计师,我知道我们完全有能力实现这些功能”。 而英伟达被曝出,其芯片的“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技术已通过实验室验证。

H20芯片并非技术自然迭代的产物,而是美国对华出口管制的畸形结果。 2023年底,美国升级对华芯片禁令,禁止英伟达向中国出售高端芯片A100和H100。为保住中国市场,英伟达被迫将旗舰芯片H100“降级”改造,推出专供中国的“特供版”H20。

性能缩水是H20最显著的标签:算力阉割:FP16浮点算力仅148 TFLOPS,不到H100的15%;显存带宽限制:从H100的3.35TB/s降至2.6TB/s;定位降级:放弃训练能力,主打推理场景,被360创始人周鸿祎评价为“定位尴尬,训练太弱,只能做推理”。

尽管性能大幅缩水,H20仍在中国市场热销。 2024年第一季度,其出货量占英伟达中国区数据中心芯片销量的60%以上。 核心原因在于英伟达的CUDA生态垄断,全球600万开发者依赖其软件框架,中国企业长期被“绑定”在这一体系中。

网信办此次聚焦的“后门”,并非普通软件漏洞,而是芯片硬件或固件层可能预设的隐蔽控制通道。 这类后门一旦存在,危害远超传统网络攻击:永久性:无法通过软件升级修复,只能更换硬件;高权限:可绕过操作系统直接操控设备;隐蔽性:需X光层析扫描或光刻还原才能部分检测,普通企业无力承担成本。

历史上有多次硬件后门事件佐证风险:英特尔ME模块:独立于主系统的固件,可远程访问内存,2017年被曝严重漏洞(SA-00086),能完全控制电脑;NSA“ANT工具包”:斯诺登曝光的文件显示,美国国安局开发了硬件植入工具(如GODSURGE),通过物理芯片操控服务器;Clipper芯片计划:1993年美国政府试图强制在加密芯片中植入“密钥托管后门”,因舆论抵制失败。

英伟达在约谈后12小时内紧急回应:“我们的芯片没有后门,也不允许任何人远程访问”。 但这一声明未能平息质疑。 技术专家指出:硬件后门无法自证清白,因检测需开放芯片设计源码和制造流程,而这是英伟达不可能接受的商业机密。

英伟达深陷两难:中国市场不可失:2025财年中国占其全球营收的12.5%(约55亿美元),是其海外第二大市场;美国政策不可违:若《芯片安全法案》通过,英伟达可能被迫在芯片中加入美国政府要求的功能;信任危机已爆发:阿里云、腾讯云等企业已暂停采购H20,转而测试华为昇腾芯片。

英伟达的危机,成为中国国产芯片的机遇。 2024年4月美国对H20实施禁售期间,国产芯片迎来爆发式增长:华为昇腾920:推理性能达342 TOPS,接近H20的356 TOPS,能耗比更低(1.7W/TOPS vs 1.8W/TOPS);寒武纪MLU370:兼容CUDA生态,降低用户迁移成本,2025年Q1营收同比增长4230%;生态突破:摩尔线程发布全球首款支持CUDA的国产显卡,打破英伟达软件垄断。

市场数据印证了国产化加速:份额变化:英伟达在中国AI芯片市场的占比从4年前的95%降至50%,国产芯片从14%升至34.6%(2024年数据);企业行动:360全面转用华为昇腾芯片;商汤科技联合华为、寒武纪等十余家厂商共建国产算力平台;政策推力:新建智算中心国产芯片使用率已达86%。

对许多中国企业而言,H20的安全风险与迁移成本形成残酷对冲:技术依赖:长期绑定CUDA生态,替换需重构软件框架;性能妥协:国产芯片在集群训练上仍弱于英伟达,但推理场景已可替代;监管红线:网信办约谈后,采购未通过安全审计的H20芯片可能被列入“重点督查名单”。

部分企业选择“切割”英伟达:360公司:周鸿祎公开表态:“最近采购的都是华为,必须用国产芯片才能改进”;金融与政务领域:因数据敏感性,优先替换为国产芯片;算力服务商:推出昇腾算力租赁服务,价格比H20低15%-30%。

英伟达事件引发多国调整政策:欧盟:通过《AI硬件安全法案》,要求所有芯片提供“后门证明”;日本:将中国网信办标准纳入强制认证体系,标注“高合规风险”的代工厂禁用;跨国公司:德国大众、法国施耐德启动对华销售芯片的额外审计。

硬件安全检测市场因此爆发:2025年全球规模达140亿美元,芯片厂商需额外投入28%成本适配新标准。全文完。

Powered by 辉达娱乐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