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 新闻动态 >

如果1950年粟裕率军攻打台湾,而非出兵朝鲜,能否拿下台湾?

发布日期:2025-08-02 15:52点击次数:

#致伟大胜利#

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鲜半岛三八线炮火骤起。同一时刻,福建沿海数十万解放军已集结完毕,数万艘民船在港口待命。指挥所内,粟裕手中的铅笔正划过台湾海峡地图——距离预定攻台时间仅剩两个月。两天后,美国第七舰队横亘台海。历史在这一刻彻底转向。

这不由得让人猜想:如果1950年粟裕率军攻打台湾,而非出兵朝鲜,能否一举拿下台湾?

一、箭在弦上的攻台计划

1949年6月,毛泽东电令粟裕:“请开始注意研究夺取台湾的问题……希望夏秋两季完成准备,冬季占领台湾。”此时距新中国成立尚有四个月,但台湾已被列为“全国解放的最后一战”。

粟裕受命后立即展开周密部署:

兵力调配:集中三野主力第七、九兵团为第一梯队,第十兵团为第二梯队,总兵力达50万人7。为弥补渡海兵力不足,粟裕甚至建议从中南军区再调4个军参战。

气象研究:从未指挥过海战的粟裕特意拜访气象专家,研究台湾海峡潮汐规律。他深知渡海作战“天气好坏决定胜负”。

内应策反:毛泽东曾断言攻台成功关键在“内应及空军,二者有一即可成功”。粟裕成立台湾工作委员会,甚至承诺起义将领“将来你当正的我当副的都可以”。

至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捷报传来,攻台计划进入倒计时。粟裕在作战日志中标注:1951年春季为最佳窗口期。

二、金门阴影与海南启示

1949年10月的金门战役却投下阴影。三野九千将士登陆后因潮汐变化、后援断绝全军覆没。叶飞痛陈教训:“没有制海权、制空权,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非常困难。”

1950年4月海南岛战役的成功带来新希望。四野以木帆船横渡琼州海峡,击溃十万守军。但毛泽东清醒指出其特殊性:“一是有冯白驹配合,二是敌军战斗力较差。”

台湾与海南有三重差异:

1. 海峡宽度:琼州海峡最窄处仅19公里,而台海最窄处130公里,帆船航程需20小时以上;

2. 防御强度:台湾集结国民党残部40万,且多为美械精锐;

3. 外援可能:海南战役时美军未干预,而台湾已被纳入美国西太平洋防御链。

粟裕对此心知肚明。他在1950年初坦言:“蒋特管制甚严,内应力量不能算入战役计划。”

三、第七舰队改变历史轨迹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48小时后,杜鲁门宣布:“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6艘驱逐舰、2艘巡洋舰组成的特混舰队驶入台海,彻底封死渡海通道。

历史在这一刻分岔:

粟裕的困境:即便没有美军介入,三野渡海船只仍严重不足。粟裕曾计划征用3000艘机动渔船,但多数船只仅30吨级,抗风浪能力弱。

美军的底牌: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早在1949年10月就向五角大楼提交备忘录,称台湾若落入中共之手将“破坏西太平洋防共锁链”。

时间的残酷:朝鲜战争爆发前六个月,美国务院曾发表《对台问题白皮书》,暗示“不干涉中国内政”。但这一政策窗口随仁川登陆彻底关闭。

四、粟裕的军事艺术与历史局限

作为被军委评价为“尤其善于组织大兵团作战”的将领,粟裕确有创造奇迹的可能:

战神本色:淮海战役中他以60万歼敌80万,被林彪叹为“神仙仗”。杜聿明被俘后坦言:“不得不佩服粟裕的军事指挥才能。”

创新胆识:1948年他力排众议拒绝渡江南下,坚持在中原打歼灭战,最终催生淮海战役。这种战略魄力在攻台计划中亦有体现。

但军事天才难破客观困局:

1. 海空短板:1950年解放军海军仅有舰艇百余艘,总吨位不及国民党海军三分之一;

2. 美军技术优势:第七舰队配备舰载机150架,可对登陆船队实施饱和打击;

3. 苏联缺位:1949年底斯大林婉拒毛泽东的援台请求,避免与美国直接冲突。

2002年解密的粟裕工作笔记上有一段未竟之思:“攻台如弈棋,先手在制空。然天时不予我,终成残局。”此刻回望1950年6月,当朝鲜战火与台海风云在历史节点交汇,即便战神也难以逆转地缘变局。

【参考资料】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粟裕战争回忆录》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杜鲁门:《回忆录:考验与希望的年代》

Powered by 辉达娱乐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