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 新闻动态 >

尚无特效解毒药!四川妇女网购种子种出4朵,摘了3朵煲汤喝

发布日期:2025-08-04 09:37点击次数:

哎,说起现在咱们老百姓的生活啊,真是方便太多了。

一部手机在手,吃穿住行啥都能解决。

尤其是这网购啊,点一点屏幕,天南地北的东西都能送到家门口,真是省心省力又省钱。

可要我说啊,方便归方便,有些时候这便宜可不能乱贪,有些看着挺美的事儿,背后可能藏着大风险,甚至能要命!

就拿最近四川泸州发生的一件事来说吧,听着真是让人捏把汗,也给咱们所有人提了个醒。

今年六月份,泸州有位大妈,平时也跟年轻人一样,喜欢刷刷手机看看视频。

这不,刷着刷着就刷到了一个卖“鸡枞菌种子”的广告。

视频里那人把这“种子”说得神乎其神,说什么特别好种,一撒就能长,而且能一直长,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宝贝。

大妈一看,哟,这不就是市面上那种特别贵的鸡枞菌吗?

听说味道老鲜美了,平时咱们老百姓哪舍得买啊。

现在只要花9块钱,就能买三包种子回家自己种,这简直是捡了大便宜了!

大妈寻思着,这要真能长出来,那得多省钱,还能天天喝上鲜美的鸡枞菌汤,想着就美滋滋的。

也没多想,大妈立马就下了单。

没几天,种子就寄到了。

大妈收到后,高高兴兴地就在自家门口那棵大树底下,找了个地方,小心翼翼地把种子撒了下去。

心里头啊,估计是盼着能赶紧长出来,好让家里人也尝尝鲜。

说也奇怪,还真没过多久,大概十来天吧,树底下就冒出了四朵胖乎乎的蘑菇。

大妈一看,哎呀,这不就是视频里说的鸡枞菌吗?

长得可真像!

她心里一乐,赶紧把其中三朵摘了下来,洗洗干净,就着家里的食材,炖了一锅香喷喷的汤。

晚上,她还特意叫上了老伴儿,两个人就着这锅“鲜美”的鸡枞菌汤,美美地吃了一顿。

谁能想到,这顿本该是享受的晚餐,竟然成了他们噩梦的开始。

当天半夜,两位老人就陆续开始不对劲了,先是发烧,然后头晕得厉害,接着就开始不停地呕吐。

家里人一看,吓坏了,赶紧把他们送到了镇上的医院。

镇医院的医生一看两位老人的情况,也觉得很严重,建议他们赶紧转到市里的大医院去。

到了市医院,医生听了家属的描述,又看了看他们带来的一朵没吃完的蘑菇,眉头一皱,立马就说出了那蘑菇的名字:“青褶伞!这是有毒的!”我的天呐,从满心欢喜地以为吃上了高档野味,到半夜被送去医院抢救,这中间只隔了一锅汤的距离!

两位老人在急诊室里抢救了好几天,才算是缓了过来,总算是从鬼门关前走了一遭,把命捡了回来。

这9块钱买的“种子”,这“学费”交得可真够贵的,差点把命都搭进去了!

这事儿一出来,好多人都得问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网上卖的“鸡枞菌种子”到底是个啥?

为啥看着像鸡枞菌,吃下去却是毒药呢?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其中的门道,给大家伙儿把这事儿掰扯清楚。

首先啊,咱们得知道这真正的鸡枞菌到底是个啥。

咱们平时听说的鸡枞菌,那可是菌类里的“贵族”,味道鲜美得不得了,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

它之所以这么金贵,不是因为它有多稀有,而是因为它对生长环境的要求特别高,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种出来的。

真正的鸡枞菌,它有个非常特别的“好朋友”——白蚁。

是的,你没听错,就是咱们平时看到的那种白蚁。

鸡枞菌必须和白蚁的巢穴,也就是白蚁窝,形成一种非常奇妙的共生关系。

它主要是从白蚁的粪便啊、唾液啊这些地方获取养分,才能生长出来。

所以说,真正的鸡枞菌,它的根部是深深扎在白蚁窝上的,菌柄又白又粗壮,菌盖的颜色呢,一般是偏褐色的,肉质非常肥厚。

这种生长条件决定了,咱们现在想通过人工大规模种植鸡枞菌,那可是世界级的难题,成功率非常低,成本也非常高。

所以啊,那些在网上9块9包邮,还号称能让你在家轻轻松松种出鸡枞菌的,基本上都是在忽悠咱们老百姓呢!

就算有些卖家说卖的是“黑皮鸡枞”,那也只是鸡枞菌的一种,同样难以实现大规模的人工种植,更别提让你在家里就能轻轻松松地种出来了。

那么,让这位大妈一家差点丧命的“凶手”又是谁呢?

就是刚才提到的那个“青褶伞”。

这青褶伞学名叫“Chlorophyllum molybdites”,在咱们国家南方地区,那可真是太常见了,简直就是无处不在。

你走在路边,草坪上,公园的绿化带里,甚至你家小区里的花坛边上,都可能看到它的身影。

这青褶伞长得特别有迷惑性,它刚长出来的时候,菌盖是白色或者灰白色的,上面还会有些小鳞片,菌柄也挺粗壮的。

最要命的是,它在小的时候,看起来跟咱们平时吃的一些蘑菇,比如一些白色的食用菌,甚至跟鸡枞菌的幼年形态都有点像。

这就给那些不认识蘑菇的人,留下了很大的误判空间。

但是啊,它有个非常关键的特点,也是咱们识别它最重要的依据:那就是随着它慢慢长大,慢慢成熟,它的菌褶(就是蘑菇伞盖下面的那些一层一层的片状结构)会慢慢变成绿色,而且它的孢子(蘑菇用来繁殖的粉末状物质)也是绿色的。

这也是它名字里“青褶”的由来。

而真正的鸡枞菌呢,它的菌褶是白色或者乳白色的,孢子也是白色的。

所以啊,别看它初期长得像,但只要注意观察它长大后的特征,还是能分辨出来的。

可惜的是,很多老百姓并不懂这些专业的知识,加上青褶伞又这么普遍,就很容易被它迷惑,成了误食中毒的“头号杀手”。

据统计啊,咱们国家每年因为误食野生蘑菇中毒的事故有几千起,其中青褶伞导致的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

这可不是小事,是真真实实危及生命的大事!

这起事件,不仅仅是给这位大妈家里上了一课,更像是一记响亮的警钟,敲醒了咱们所有人。

特别是对于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咱们得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尤其是在涉及到食品安全这种大事上,更不能掉以轻心。

为啥这种“坑”总是有人跳呢?

原因可能有很多。

首先,很多人对菌类的知识了解太少,分不清真假,更不知道怎么分辨有毒和没毒的。

其次,不少人对网络上的广告、短视频内容缺乏辨别能力,看到那些“一夜暴富”、“轻松搞定”的承诺,就很容易轻信。

再者,就是贪小便宜的心态了,9块9包邮的诱惑力确实很大,让人觉得买到就是赚到,无形中就降低了警惕性。

最后,可能还有点从众心理,看到别人都在买、都在晒,自己也忍不住想试试。

那谁该来管管这些“坑蒙拐骗”的行为呢?

这事儿发生后,大妈的儿子专门去咨询了专家,才明白了鸡枞菌人工种植的难度。

很多卖家为了赚钱,就拿别的菌类来冒充,像青褶伞这种常见毒菇,就很容易被混进来,打着“鸡枞菌”的旗号卖给咱们老百姓。

这种行为,不仅仅是虚假宣传,更是对咱们消费者生命安全的严重威胁!

咱们的电商平台难道不应该对这些明显违背科学常识的商品进行更严格的审核吗?

像这种“鸡枞菌种子”的广告,难道不该被直接下架吗?

还有咱们的相关监管部门,对于网上售卖菌种的这种乱象,也必须加强管理。

应该明确规定,销售菌种必须标注清晰的品种名称,提供科学的种植方法,绝不能再允许那种“打擦边球”的虚假宣传。

对于那些打着“鸡枞菌”旗号卖毒蘑菇种子的不法分子,更要严惩不贷!

毕竟,咱们国家一直在致力于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但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新骗局”,咱们每个人都得擦亮眼睛,也需要相关部门更给力地去治理。

最后,咱们普通老百姓自己又能做些啥来保护自己呢?

这位大妈和老伴儿出院以后啊,据说家里人现在是见到蘑菇就怕,特别是路边长的那些蘑菇,更是不敢碰了。

大妈的儿子也说了,以后再也不相信网上的那些菌种广告了,东西吃进肚子的事儿,那是真不能随便马虎的!

这教训,确实太深刻了。

医生和专家们也再次苦口婆心地提醒大家伙儿:不认识的蘑菇,坚决不能采,不能买,更不能吃!

哪怕看着再像平时吃的蘑菇,哪怕别人说能吃,只要你自己心里没底,就千万别冒险。

还有啊,现在网上买东西方便,如果真买了什么菌种,万一长出了蘑菇,最好先拍个照片,找专业的专家确认一下,千万不能自己随便就吃了。

现在很多地方都有专业的菌类鉴定机构,或者农业、林业部门的专家,他们能帮你鉴别。

另外,也千万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民间偏方”来鉴别蘑菇,比如什么“虫子吃了没事”、“和大蒜一起煮变黑就不能吃”等等,这些都是不靠谱的!

这次事件,不仅仅是给一个家庭带来了伤害,更是给所有想通过网络“走捷径”的消费者敲响了警钟。

咱们常说,钱可以少花点,但命只有一次!

面对网络上的那些花言巧语,那些看着特别诱人的“便宜”,咱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尤其是在涉及到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问题上,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

因为啊,真正的美食,它需要的是科学的种植、健康的来源,而不是虚假的承诺和潜在的危险。

Powered by 辉达娱乐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