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10 22:14点击次数:
山东郓城潘渡镇王大棒村的宅基地纠纷,本是宅基地翻建引发的简单权益争议,却在多轮走访调解、三审民事诉讼及行政判决与复议后仍陷入僵局,其演变轨迹折射出农村宅基地管理与纠纷化解体系中的深层问题。从纠纷本身来看,事实与法律依据清晰明确。涉事村民已在该宅基地居住超20年,持有缴费证明、档案等完备凭证,完全契合1995年土地权属规定中“连续使用满二十年即视为所有权归属”的条款,且法律明确此类情形下举证责任归于主张方。然而,邻居以“占用老宅基地”为由,在缺乏合法证据支撑的情况下,采取激烈手段阻挠施工,本质是法治意识缺失下的非理性对抗,反映出部分农村群众对土地法规认知模糊,仍以传统“私域观念”替代法律界定的权利边界。纠纷持续升级,更暴露出基层治理与制度执行的多重短板。其一,前期调解机制效能不足,乡镇层面未能及时以法律为依据明晰双方权利义务,错失矛盾化解的关键窗口;其二,信访、诉讼、行政裁决等纠纷解决渠道衔接不畅,未能形成协同发力的闭环,导致合法权益长期无法落地,加剧了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其三,农村宅基地管理环节存在漏洞,产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界定等工作的精细化程度不足,为权属争议埋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