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18 01:06点击次数: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最近,圈子里有个事儿传得挺热闹。
说的是咱们的“猛龙”歼10CE,卖给巴基斯坦空军都两年了,人家一线飞行员用下来,居然冒出了一些“差评”?
这可就有意思了。
我们自己捧在手心里的宝贝,到了人家手里,到底好不好用,人家可是最有发言权的。他们到底吐槽了些什么?是咱的东西真有毛病,还是人家用着不习惯?
这事儿得好好聊聊。
巴基斯坦那些王牌飞行员,直来直去,一点不藏着掖着。他们指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挺实在的。
说白了,就是个选择困难症。
歼10CE这飞机,想要飞得远,就得挂上两个大大的副油箱。可飞机肚子底下和翅膀上的好位置就那么几个,你挂了油箱,那些威力巨大的导弹、炸弹就没地方挂了。
这就尴尬了。想跑远路去打架,结果发现没带几件趁手的“兵器”。要是带满了“兵器”,又发现自己成了个“短腿”,飞不了多远。
尤其是在需要干多种活儿的时候,这种感觉特明显。这一点,他们觉得跟F-16比起来,灵活性确实差了点意思。
还有一个槽点,听起来更专业,但也更要命。
就是在天上跟人狗斗,进行那种心跳加速的近距离格斗时,歼10CE在连续做高难度急转弯动作的时候,速度掉得有点快。
什么感觉呢?
就像一个短跑健将,起步贼快,爆发力惊人,但好像体力不太够,猛冲一段就得缓口气。有时候为了保持速度,甚至得降低点高度,用高度换速度。
这对飞行员的能量控制能力,要求不是一般的高。你得时刻算计着,什么时候该冲,什么时候该缓,像个精打细算的管家,把每一分能量都用在刀刃上。
听起来,这俩问题可不小啊。难道我们的“猛龙”真有硬伤?
先别急着下结论。
因为巴基斯坦飞行员说完这些,话锋一转,眼睛里又放着光。
“但是,它真的太香了!”
这句“但是”后面,才是他们真正想说的。
首先,那颗强劲的“中国心”——涡扇-10B“太行”发动机,彻底征服了他们。
用他们自己的话来形容,一开加力,那推背感,简直就跟“窜天猴”一样,飞机嗖一下就往天上钻,垂直爬升能力杠杠的。这种纯粹的力量感,是飞行员最直接的感受,骗不了人。
更重要的是什么?
这颗“心脏”是我们自己造的。从里到外,每一个零件都姓“中”。这意味着巴基斯坦的歼10CE,从生产到维护,再到未来的升级,都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供应链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这在今天这个世界,比什么都金贵。
没人能卡你的脖子。
这种战略上的安全感,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然后,就是它那双“千里眼”和那根“长矛”。
歼10CE的机头里,装着我们最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这玩意儿,就像给飞机装了个超级大脑和望远镜,能看得特别远,而且看得特别清楚,还能同时盯着好几个目标。
光看得远还不行,你得够得着。
配上咱们的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这组合拳才算完整。
现代空战,早就不全是电影里那种互相绕圈圈的近距离格斗了。更多时候,是谁能先发现对方,谁能先在对方的攻击范围之外,就把导弹扔出去。
“你看得见我,我看不见你”,这就是规矩。
歼10CE,恰恰就是这种规则的顶级玩家。
光说不练假把式。真到了战场上,它到底行不行?
有一次,在一场高度仿真的多国联合演习推演里,巴基斯坦的歼10CE就碰上了硬茬。对面模拟的,是印度空军的“豪华阵容”,什么法国“阵风”、俄罗斯的苏-30MKI,全都是狠角色。
对抗一开始,好戏就上演了。
歼10CE根本不跟它们玩什么贴身肉搏。
还在上百公里外,它的雷达就把对方看得一清二楚。对方呢?还蒙在鼓里,雷达告警器甚至都没响。
然后,就是“猛龙”的猎杀时刻。
飞行员冷静地锁定目标,手指一按,几枚霹雳15像幽灵一样扑了过去。等到对面的“阵风”和苏-30MKI发现不对劲,已经晚了。
超视距阶段,胜负已分。
就算有个别“漏网之鱼”冲到了跟前,歼10CE也不怕。它本身就是个格斗高手,机动性极好。配合那个飞行员“看到哪,打到哪”的头盔瞄准具和角度刁钻的格斗导弹,一两个照面,干净利落地解决战斗。
这场推演,把所有人都看呆了。
它完美地展示了,如何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别人的短处。
这时候我们再回过头去看最初的那两个“槽点”,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关于挂载的“选择困难症”,其实不光是歼10CE有,这是所有中型战斗机的“通病”。法国的“阵风”、欧洲的“台风”,都面临着同样的物理限制。机体就那么大,你要想面面俱到,什么都能干,那结果可能就是什么都干不好。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歼10CE从设计之初,它的定位就非常清晰:我就是一把锋利无比的“手术刀”,我的核心任务,就是从敌人手里夺下天空的控制权。
我不是一辆什么都能拉的“皮卡车”。
至于那个“能量掉得快”的问题,在顶尖高手眼里,这甚至都不能算缺点。
引用一位专家的话说,这恰恰是一匹“烈马”的证明。性能越是极致的战斗机,对飞行员的要求就越高。它需要你用更细腻、更精准的操作去驾驭它,去发挥出它110%的潜力。
它考验的,是人与机器的完美结合。
能驾驭它的人,才是真正的王牌。
当然,“猛龙”之所以这么猛,背后还有很多看不见的“黑科技”。
比如它那个独特的DSI进气道,就是机头下面那个不起眼的“鼓包”。这个设计,看着简单,却让飞机一下子轻了几十公斤,还顺带提升了隐身性能,维护起来也更方便。
还有它的驾驶舱,早就不是老式飞机那种密密麻麻的仪表盘了。
取而代之的,是几块巨大的彩色液晶显示屏,跟打游戏似的。雷达、光电、电子战系统……所有复杂的信息,都清清楚楚地显示在上面。飞行员动动手指就能操作,可以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思考如何战斗上。
这个先进的“大脑”,才是发挥那些先进武器全部威力的关键。
“猛龙”从不是完美的“六边形战士”,但它在自己选择的赛道上,已然是无可争议的王。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