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 新闻动态 >

平型关最惨烈一役,老爷庙,舍命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

发布日期:2025-08-05 10:49点击次数:

1937年仲秋时节,华北大地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剧痛。七•七事变之后,日军的钢铁洪流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而过,北平、天津相继沦陷。三十万敌军沿平绥铁路步步紧逼,整个华北战局如同风中残烛,摇摇欲坠。彼时,国民党军节节败退,士气低落,溃不成军的景象随处可见,平型关战线更是岌岌可危。

平型关,一处兵家必争的险要之地,是日军意图彻底打通华北门户的关键节点。在这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一支不同寻常的队伍临危受命。八路军115师,作为先遣部队,于当年八月底至九月中旬,渡过黄河,开赴山西,进至平型关以西的大营镇。他们眼见国民党军的狼狈败退,心头沉重,却也暗自下定决心,要在此地以一场胜利,重振国威。

伏击部署:精心计算的空位

时机很快到来。九月二十三日,八路军总部下达命令,要求115师侧翼攻击日军,切断其后路。次日,115师师长林彪亲自勘察地形,目光锁定在平型关至东河南村之间那段蜿蜒如蛇形的狭谷——乔沟。这里两侧高地林立,易于部队隐蔽,也便于对谷底敌军形成火力优势,是理想的伏击战场。

战术部署随之展开:685团负责截击日军先头部队,如同扼住“蛇头”;686团居中突击,直取“蛇腰”;687团则阻敌增援,斩断退路,形成“蛇尾”;688团则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此外,独立团与骑兵营也承担了牵制敌方援军的任务。

然而,在这看似滴水不漏的部署中,最关键的制高点——老爷庙,却意外地没有预设兵力。这并非指挥官的疏忽,而是林彪基于对日军狡猾特点的深度考量。通往老爷庙阵地的道路异常泥泞,且需攀爬陡峭崖壁。若提前在此设伏,士兵行动必然留下明显足迹,极易引起日军察觉,从而暴露我军伏击意图。

这种刻意的“留白”,是战术隐蔽的需要,但无疑也为后续的战斗埋下了潜在的危机。当晚,借助倾盆暴雨和夜幕的掩护,115师各团悄无声息地进入各自预设的伏击地域,完成全部战斗准备,只待拂晓的战火燃起。

血战初期:关键高地的夺命争夺

九月二十五日拂晓,战火骤然点燃,平型关伏击战正式打响。日军第六兵汽车队,一支由辎重兵、步兵、工兵、通讯兵等多种兵种组成的精锐部队,其中包括约400名军官,武器装备精良,全然不觉地驶入了伏击圈。

伏击初期,我军的火力压制效果显著。686团1营在老爷庙东侧的有利地形上,将一箱箱手榴弹倾泻而下,将谷底的日军困于狭窄的峡谷之中,使其成了毫无遮挡的活靶子。手榴弹的爆炸声此起彼伏,日军车辆被炸得东倒西歪,人员伤亡惨重。

然而,日军的反应速度出乎意料。尽管初期遭受重创,但其指挥官迅速调整,依托被毁的汽车作为掩体进行阻击,并立刻将目标转向公路附近的制高点。685团团长杨得志见状,当即怒吼:“附近的制高点一个也不准鬼子占领!”副团长刘正已随即指挥1连和3连,如猛虎般冲向山头。

一场惨烈的制高点争夺战迅速展开。尤其在1363高地,685团4连因行动稍慢,竟被日军抢先一步占据。连长龙书金带领部队浴血拼杀,在付出巨大伤亡后,击毙了日军头目,最终仅剩三十几名战士死死守住了这片阵地。

与此同时,685团2营营长曾国华指挥全营,将手榴弹如同雨点般掷向公路上的日军汽车队,短短二十分钟内,便炸毁了二十多辆军车,造成敌军百余人死伤,彻底堵塞了日军在辛庄东侧公路的交通线。战斗中,685团的连长曾贤生,一人刺杀十余名日军后,毅然拉响手榴弹,与多名敌人同归于尽,用生命捍卫了阵地。

决战老爷庙:逆势而上的关键一击

尽管我军在多个高地取得进展并重创日军,但真正的战略核心——老爷庙,其争夺的惨烈与决定性意义才刚刚开始浮现。战斗白热化之际,115师师长林彪通过望远镜清晰地观察到,一群日军正在奋力攀爬老爷庙。他没有丝毫犹豫,当机立断,立即命令686团团长李天佑,务必抢占这一制高点。

李天佑接到命令后,迅速部署,派遣副团长杨勇率领3营(由冯克明、刘西元指挥)以及协同作战的2营,直扑老爷庙高地。战士们发起冲锋,穿越那段被日军火力覆盖的公路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日军的集中射击火力极准,密集的弹雨导致我军伤亡惨重,686团副团长杨勇不幸牺牲,另有两三名副营长也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此时,日军第六兵汽车队的指挥官新庄淳中佑,其在山地作战经验上的明显不足,以及对地势优势的不理解,使其大部分兵力仍拥挤在公路,被动挨打,仅派遣少量部队抢占老爷庙。尽管这些日军个体训练有素,枪法精准,但整体战术的失误,让他们未能充分发挥兵力优势。我军战士们则以血肉之躯,挥舞着大刀,轮动着枪支,与敌人展开惨烈的白刃格斗。他们浴血拼杀,最终冲过了那片死亡公路,与沟中涌上来的日军激战后,成功占领了老爷庙这个关键制高点。

夺取老爷庙后,战场形势瞬间逆转。我军居高临下,对深沟中的日军实施双向突击,使其措手不及。日军不甘失败,组织了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冲锋,企图夺回阵地,甚至有飞机在空中盘旋支援,但由于距离过近,反而无法有效实施轰炸。制高点上的战士们沉着应战,待敌人接近时,便用手榴弹和枪弹将其击退。李天佑下达了死命令:“哪怕只剩一个人、一杆枪,也要守住老爷庙!”

与此同时,687团在西沟村和蔡家峪一带,对日军庞大的行李队实施毁灭性打击。这支行李队被困在狭窄的沟道中,火力无法有效展开。687团的猛攻,彻底断绝了日军的退路,形成了内外夹击的有利态势。至下午三时,687团、685团、686团对辛庄至老爷庙一带的日军残部完成了合围,将其彻底歼灭。至此,老爷庙方向的战斗宣告结束。

胜利背后的真相

平型关大捷,特别是老爷庙的最终夺取与坚守,绝非仅仅是一场伏击战的成功。它更是一次中国军队在极端不利条件下,凭借对地形的灵活利用、对战术的临场调整以及指战员们浴血奋战的钢铁决心,从而成功逆转战局的经典范例。此役,我军共歼灭日军一千余人,炸毁敌车三十余辆,缴获了大量装备武器。虽然我军也付出了六百余名将士伤亡的代价,包括686团副团长杨勇以及两三名副营长的牺牲,685团4连在夺取1363高地后仅剩三十余人,连长曾贤生也壮烈牺牲,但这场胜利的意义远超战术层面。

结语

平型关大捷,彻底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它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振奋人心,也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此战的胜利,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全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威望,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这场艰苦而惨烈的胜利昭示着,在民族危亡的绝境中,坚韧的意志与卓越的智慧,才是战胜强大敌人的根本力量。中华民族,也必将从血与火中浴火重生。

Powered by 辉达娱乐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