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08 06:11点击次数:
王叔盯着玻璃窗上那个奇怪的闪电符号,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他迅速擦掉符号,关上了餐馆的卷帘门。那通神秘电话和这个符号绝非巧合——有人正在监视他。
第二天清晨,赵师傅照常来到餐馆吃早饭,却发现门口挂着“暂停营业”的牌子。他拨通王叔电话,响了许久才被接起。
“老王,啥情况啊?怎么没开门?”电话那头沉默片刻,传来王叔压低的声音:“老赵,这几天别来找我。有些事不对劲,你也要小心。”
赵师傅心中一紧,想起最近港口那些陌生面孔,顿时明白了什么:“需要帮忙就说一声。”“就当什么都不知道。”王叔匆匆挂断电话。
与此同时,在平壤,金明哲官复原职后立即展开了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改革。他重新启用了被朴正浩将军停职的一批技术专家,并宣布将建立“技术引进安全特区”,所有进口设备将在中国丹东的保税区内进行全面拆解检查。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金明哲在内部会议上强调,“技术进步是我们的生命线,但安全必须是前提。”
令人意外的是,金明哲特意点名要求李俊成担任新成立的技术安全检测中心主任。这一任命引起了不少议论,毕竟李俊成此前被官方暗示为“叛逃者”。
一周后,丹东保税区的一座新建仓库里,中朝双方技术人员正在对一批来自德国的工业机床进行拆解检测。李俊成亲自监督整个过程。
“发现异常!”一位年轻的技术人员突然喊道。在机床核心控制板块的夹层中,他们发现了一个拇指大小的电子设备,经过初步检测,这是一个卫星信号发射器,能够定期发送设备所在位置信息。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随后一周的检测中,他们先后在来自日本、韩国甚至中国的设备中发现了各种隐藏装置——从简单的信号发射器到复杂的数据采集设备。
“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李俊成在向金明哲的加密视频汇报中说,“几乎30%的高端设备都被动过手脚。这显然是一个有组织的国际行动。”
金明哲面色凝重:“继续调查,找出这些设备的最终来源。”
另一方面,王叔的餐馆停业三天后重新开门,但王叔本人明显消瘦了许多。赵师傅注意到,每当有陌生客人进店,王叔的眼神总会闪过一丝警惕。
“老王,你到底惹什么麻烦了?”赵师傅趁午间空闲时问道。王叔苦笑一声,指了指墙上新装的监控摄像头:“有些事不知道比知道安全。”“是不是跟那个李俊成有关?”王叔突然紧张地看了看四周:“别提那名字。我只能说,这滩水比鸭绿江还深。”
那天晚上打烊后,王叔正在清理厨房,后门传来三轻两重的敲门声——这是他与人约定的暗号。开门后,一个头戴鸭舌帽的身影迅速闪入。
来者竟是李俊成!
“你怎么敢来这里?”王叔又惊又怒,“你知道多少人盯着我吗?”李俊成表情严肃:“王先生,我需要你的帮助。我们截获了一批特殊设备,追踪到它是通过你的一位老熟人——刘老板的公司进口的。”
王叔愣住了。刘老板是他多年的贸易伙伴,专做机电设备出口,为人正直,怎么会卷入这种事?
“不可能,老刘我认识二十多年了...”“就是这位你认识二十多年的人,上个月向朝鲜出口了三批带有高级监听设备的机床。”李俊成拿出几张照片,“更可怕的是,我们发现这些设备最终都安装在战略设施周边。”
王叔看着照片,脸色越来越苍白。照片中清晰显示刘老板正与两个欧洲面孔的人交谈,随后是那些设备被拆解后发现的隐藏装置。
“你需要做什么?”王叔终于问道。“刘老板明天会来丹东参加一个贸易洽谈会。我希望你能约他见面,套他的话。”李俊成说,“我们会在暗中布置一切。”
第二天中午,王叔在餐馆包间设宴招待刘老板。几杯酒下肚,王叔故意把话题引向最近的设备安全检查。
“听说现在往北边发货难多了,”王叔装作漫不经心地说,“各种检查,好多东西都过不去了。”刘老板哼了一声:“可不是嘛!那些朝鲜人现在疑神疑鬼的,好好的设备非要拆个七零八落。”
王叔压低声音:“老刘,说实话,你那些设备...干不干净啊?”刘老板手中的酒杯顿了一下,眼神突然警惕起来:“老王,你这话什么意思?”“就是随便聊聊嘛,”王叔笑着打圆场,“听说有些人的货被查出问题了?”
刘老板盯着王叔看了许久,突然冷笑一声:“老王,咱们认识这么多年,你有什么话就直说,是不是有人找你打听我了?”王叔正想辩解,包间门突然被推开,三名陌生男子闯入。其中一人直接亮出国安证件:“刘先生,请跟我们走一趟,有些情况需要你配合调查。”
刘老板面色惨白,却出乎意料地没有反抗,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王叔一眼:“老王啊老王,你被人当枪使了。”
当晚,王叔辗转难眠。刘老板被带走时的眼神让他不安。凌晨两点,手机突然收到一条加密信息:“明日早8点,江边公园第三长椅。事关你家人安全。”
王叔惊出一身冷汗,立即检查家中监控,发现妻子下午去买菜时,曾被一个陌生男子近距离搭讪。对方似乎在她包里放了什么。
王叔小心翼翼地检查妻子的提包,在夹层中发现了一个微型追踪器。他不动声色地将追踪器取出,放入一个旧手机盒中。
第二天一早,王叔如约来到江边公园。长椅上已经坐着一个戴墨镜的中年男子,正看着江对岸的朝鲜。
“王先生,请坐。”男子声音平静,“刘老板让我们向你问好。”王叔心中一沉:“你们把他怎么样了?”“他很安全,只要你配合。”男子递过一个信封,“今天下午,李俊成会带人去检查一批新到的设备。你需要把这个提前放在检测区域。”
王叔打开信封,里面是一个几乎与螺丝一模一样的小型装置:“这是什么?”“只是一个测试装置,检验他们的检测能力而已。”男子微笑,“如果你照做,你妻子包里的那个小礼物就会自动失效。否则...”
王叔握紧了拳头:“我怎么知道你们会不会言而无信?”“你没有选择余地,王先生。”男子站起身,“下午4点前完成。我们会看着的。”
男子离开后,王叔独自坐在长椅上,内心挣扎不已。最终,他拨通了李俊成的电话。
“我需要马上见你,有紧急情况。”王叔说,“还有,检查你身边有没有追踪设备。”
一小时后,在国安部门的安全屋内,王叔交出了那个特殊螺丝,并讲述了整个过程。
“你做得对,”李俊成说,“这是一个精密的信号增强装置,如果被放在检测区域,就能帮助隐藏设备逃过扫描。”
国安部门负责人接着说:“我们已经锁定你妻子包中的追踪器信号,正在反向追踪。为了你的安全,我们需要你配合我们行动。”
下午3点50分,王叔如约来到保税区仓库。在假装系鞋带时,他将那个特殊螺丝“不小心”掉在了检测区域边缘。
4点整,一批新设备开始检测。李俊成亲自监督,但这次检测过程中,警报突然响起——在一台数控机床内发现了隐藏极深的信号发射装置。
“成功检测到!”技术人员欢呼道。然而李俊成与王叔交换了一个眼神——这个设备是他们故意放置的测试装置,为的是让暗中观察者相信那个特殊螺丝起了作用。
当晚,王叔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很好,王先生。你妻子安全了。下次再联系。”
电话挂断后,国安技术人员摇头:“时间太短,只能确定信号源在丹东市内,无法精确定位。”
三天后,朝鲜方面宣布成功破获一个通过设备进口进行间谍活动的网络,展示了大量证据。令所有人惊讶的是,主持发布会的不是金明哲,而是李俊成。
“我们已经掌握了相关情报组织的全部行动模式,”李俊成在发布会上宣布,“从今天起,所有进口设备必须通过我们全新的五重检测系统...”
发布会结束后,李俊成悄悄找到王叔:“金明哲同志昨晚突发重病住院了。医生说是罕见的中毒性脑膜炎。”
王叔顿时明白了什么:“那些人动手了?”李俊成点头,眼中闪过复杂神色:“我现在的位置很危险。王先生,你需要尽快离开丹东一段时间。”
第二天,王叔宣布餐馆因“装修升级”暂停营业,带着妻子“回老家探亲”。但实际上,他们在国安部门的安排下,暂时住进了一个安全屋。
赵师傅发现王叔再次突然消失,心中充满疑虑。那天晚上关店回家时,他发现自己门缝下塞着一张纸条:“想知道王叔下落的真相,明早5点港口3号仓库见。”
赵师傅拿着纸条,犹豫良久,最终拨通了一个很少动用的号码——那是他表弟,在市公安局工作的电话。
“哥,正好我要找你,”表弟语气严肃,“你们港口那3号仓库最近很不太平,昨晚我们在那抓了几个走私的。你千万别靠近那地方。”
挂掉电话,赵师傅看着手中的纸条,突然意识到老王的消失可能远比他想象的复杂得多。
而在平壤一家医院的特护病房内,金明哲缓缓睁开眼睛。病床前,一位年轻医生微笑着看着他:“醒了吗?感觉如何?”
金明哲试图说话,却发现口舌麻木。医生凑近他耳边,轻声说:“不要担心,你会慢慢恢复的。李俊成主任向你问好。”
金明哲瞳孔猛然收缩,却无力做出任何反应。医生从容地调整着点滴速度,嘴角带着难以察觉的微笑。
窗外,平壤的夜空突然划过一道罕见的流星,转瞬即逝的光芒照亮了医生胸牌上的名字——Dr. Zhang,但那双眼睛分明是欧洲人的蓝色。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