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 产品展示 >

毛主席问邓小平:我走后中国会怎样?邓公的回答令主席满意点了头

发布日期:2025-08-27 08:13点击次数: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我国第一代领导人不可避免的要面对下一任接班人这个艰难的选题,由于年纪渐大,夜以继日的超负荷工作让很多领导人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但因为当时还没有能挑起大梁的合适之人,所以很多人也只能继续奋斗在岗位上。

1973年8月,80岁高龄的毛主席与邓小平同志进行了一次会面,此时毛主席已经开始考虑第二代领导班子的人选问题,这次同邓公见面,毛主席一方面是想听听邓公这段时间的工作汇报,另一方面也是想看看邓公是否具备担任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能力。

见面后,毛主席和邓公热情攀谈,两人从革命时期一直谈到新中国的成立,毛主席亲切关怀邓公的日常工作,这让邓公感到无比的温暖,而在谈话即将结束之时,毛主席又突然向邓公问道:“你说说看,我走后,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对于这个问题,邓公没有丝毫遮掩,当即向毛主席表明了内心的真实想法,虽然言辞犀利,但这一番论调却让毛主席非常满意,听完邓公的回答后,毛主席满意的点了点头,心中也更加认同了邓公的能力。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要向邓公问这样的问题?邓公又做出了怎样的回答,为何能让毛主席如此满意呢?

1973年,正在江西休养的邓公突然接到了北京的一封恢复工作的任命信,信是周总理寄过来的,作为老朋友,周总理对邓公的办事能力非常放心,也深知邓公确有实力,因此周总理不久前向毛主席申请让邓公来京任事,并征得了众人的同意。

对此,毛主席也很快做出批示,在周总理的信上,毛主席予以了同意,就这样,当时已经69岁的邓公从江西登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征程。

来京之后,邓公很快就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之中,虽然已有好几年不曾任职,但邓公做每一项工作都能得心应手,而且处理事务井井有条,这让劳累的周总理终于得到了休息的机会,见邓公对工作内容逐渐熟悉,周总理也就开始逐步将工作移交给邓公。

通过周总理的汇报,毛主席对邓公的能力有了深刻的了解,于是在十大会议结束之后,毛主席特意与邓公进行了一次会面,对于毛主席而言,这次会面意义非凡,毛主席不仅要和邓公进行一些工作上的交流,还要考察一下邓公是否具备担任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能力,毕竟当时毛主席已经八十多岁了,这些事不得不考虑。

1973年8月,毛主席在书房中单独召见了邓公,两人聊了很久,聊的内容从革命时期一直到建国后,这些年轻时候的种种经历一时间让两人感慨万分,想到如今已经年迈,毛主席突然话锋一转,向邓公询问道:“你说说看,我走了以后,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

这个问题非常犀利,早前毛主席其实也问过王洪文,王洪文的回答是:“全国人民一定会继承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团结一致,将革命进行到底”。

对于这个回答,毛主席并不是很满意,当时就称王洪文此话为“官腔官调”,不是爽快话,正因为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所以毛主席想看看邓公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这直接关系到毛主席对整个国家未来的把控。

听到毛主席的询问,邓公当即表示,经过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多年的管理,当下新中国已基本稳定,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都在稳步向前,只是军队方面还需要注意一下即可,因为自1955年我军实现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以来,各大军区基本没有调整过,高瞻远瞩的邓公觉得这不利于军队战斗力的保持。

邓公的回答正中毛主席的所虑之处,一直以来毛主席都担心军队不做大的调整,各军区司令的属地一直没有变化,会使军队出现消极情绪,从而影响战斗力,自己若在某一天逝世,这个问题会一直存在,如今邓公一眼看破这个问题,毛主席觉得邓公确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是个值得托付之人。

既然问题邓公已经意识到了,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毛主席又接着向邓公询问道,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因为涉及到军队,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不满,不过邓公却表现的胸有成竹,见主席询问,邓公下意识的将面前的两杯茶调换了一下位置,毛主席当即了然于心,邓公的想法与毛主席的想法不谋而合。

1973年12月21日,毛主席在中南海书房中召集了各兵种和各大军区司令员以及政治委员,与会人员一共有43人,整场会议持续了1小时20分钟,等人都到齐之后,毛主席直截了当的说道:

我考虑了很久,大军区司令员还是调一调好。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不行呢。搞久了,油了呢。

听到毛主席这么说,各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先是一愣,显然是没有想到会有这么突然的调整政策,不过随后众人就异口同声的说道:“拥护党的决定”。

见现场氛围融洽,毛主席又接着向众人说道:

我们现在请了一个总参谋长。他呢,有些人怕他,但他办事比较果断。你们的老上司,我请回来了,政治局请回来了,不是我一人请回来的。你呢(指邓公),人家有点怕你,我送你两句话,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

就这样,毛主席当着众人的面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工作交给了邓公处理,第二天,按照毛主席的指示,邓公拟定了一份对调令,并由毛主席在会议上宣布。

实际上,当时我国有十一个军区,不过考虑到成都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新疆军区司令员杨勇和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都在担任重要的边防工作,若轻易调动会影响边防工作,使国外反华势力蠢蠢欲动,所以在综合考虑之后,毛主席和邓公决定只对调八大军区。

在第二天宣读对调命令时,毛主席先是和老朋友一般与在座的各位进行攀谈,一边说着一边拿起开会人员的名单,随后笑着对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说道:“陈锡联,你在沈阳也10多年了,你同北京军区的司令员李德生对调。你到沈阳当司令,家就放在北京,就像阿庆嫂唱的司令常来又常往嘛”。

说完陈锡联和李德生,毛主席又转头继续说道:

杨得志你在济南17年了吧?普思玉你在武汉也7年了吧,你们两人对调,许世友同志你在南京时间最长了,19年了,你同丁盛同志对调,韩先楚同志在福州也是17年了,你同兰州皮定均同志对调,秦基伟在成都才1年,王必成去昆明才2年,这两大军区就不动了。

就这样,毛主席在愉快的聊天氛围中将八大军区的对调工作全部宣布完成,接下来具体的调动工作,毛主席全权交给了邓公,按照邓公的指示,各大军区的司令员迅速到达指定区域上任,后来的事实证明,邓公这一举措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毛主席走后,因为八大军区的对调,我国的政治局面始终保持稳定的局面。

当然,邓公的能力还远不止于此,来京上任后,除了对军队做出合理的调整,邓公还曾代替周总理参加了联大特别会议,当时周总理因为身体不适无法参加会议,为此,毛主席特意安排了邓公率领代表团前往联合国发言。

事实证明,这次派邓公前往联合国大会发言是无比正确的决定,在联合国大会的演讲台上,邓公做了一次精彩的发言,让全世界对新中国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演讲结束后,世界各国的媒体纷纷对邓公做了专题报道,并称其为“第一流的老资格领导人”。

1978年邓公正式接手所有的工作后,对我国的工业、农业、军队均做出了实质性的调整,通过这些调整,我国的发展呈现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全新状态,这些都为日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正是因为有邓公高瞻远瞩的部署,新中国才能在短短几十年内突飞猛进,以全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Powered by 辉达娱乐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