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10 14:08点击次数:
湖北省一共有7所211大学,分别是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其中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是211中的985大学,被称为武大、武二。
这种称呼,估计华中科技大学表示不服气,凭啥你是老大,我就是老二?呵呵,其实,这个武大、武二的传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武汉大学,简称就是武大,总不能把华中科技大学简称为武大吧?当然,华中科技大学的简称是华科,也不是武二啊。其实吧,没有必要过于纠结这个称呼,有了武大,那就习惯把华科排行武二了呗!
从办学历史来看,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都算得上是百年老校了,只不过武汉大学好像更是正统的百年老校,因为这所学校的名字早在1928年就出现了,后来一直使用“武汉大学”的名字。而华中科技大学有3个前身,分别是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和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在这3个前身当中,同济医科大学的办学历史最悠久,始于1907年德国埃里希·宝隆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因为有同济医科大学的存在,华科的办学历史也能上推至百年之久了。
武大和华科都是百年老校,选择武汉大学,放弃华中科技大学的话,会不会亏了呢?不要着急得到答案,且听我慢慢分解。
1、武汉大学的那些事
武汉大学在上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中,与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被称为 “五大母校”,在当时的理科重点大学中,武大处于前列。不过,在 WG期间,武汉大学受到了较大冲击。据相关记载,WG结束后教育部对高校评估,武大在当时三十几所高校中排名倒数几名。
直到1981年7月,刘道玉先生到武汉大学担任校长以后,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使武汉大学的综合实力和学术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使武汉大学在当时的高等教育领域脱颖而出,被誉为 “教育界的深圳”,即便7年后被免职,但是他对武汉大学后来的崛起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武汉大学逐渐走上了重振雄风的道路。
武汉大学的樱花很漂亮,成为武汉的一张名片,每年樱花盛开时,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据说,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里的樱花大道两旁的樱花是侵华日军种植的,为了缓解日本伤兵的思乡之情,同时炫耀武功和长期占领的意思。1946年,武大师生从乐山迁回校园以后,对于这批樱花树的去留曾经引发过争论。但是在具有话语权的几个人物的影响之下,这些樱花树被保留下来了,理由是作为日军侵华的罪证。
如今武大校园里面的樱花,有一半以上的樱花树来自于日本的捐赠,理由是纪念中日友好。呵呵,每年樱花盛开的时节,满眼都是灿烂的樱花,昔日侵华日军在这座城市里犯下的罪恶,似乎被眼前这美丽的繁花给歌舞升平了吧!又有几人在看到日本樱花的时候,能联想到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2、华中科技大学的那些事
很多网友都知道,华中科技大学的前身有三个,分别是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
在2000年前后,我国推进高校布局优化与资源整合,通过 “211 工程”“985 工程” 重点支持高校合并重组,在此背景下,教育部直属的华中理工大学,卫生部直属的同济医科大学,还有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等多校面临合并选择。
华中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华中工学院,是工科领域的顶尖学府。同济医科大学也不是等闲之辈,,从上海迁到武汉,发展成综合性的医科大学,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因此这两所大学合并的时候,因为校名的问题费了一番周折。如果合并以后,仍然延续华中理工大学的话,就被解读为 “理工吞并医学”,削弱同济百年医学品牌的独立性。同济医科大学的师生及校友对 “同济” 品牌是非常重视的。校方在谈判中明确要求保留 “同济” 标识,并希望新校名能体现双方平等地位。
华中理工大学还了解一件事,同济医科大学最初曾与武汉大学接洽合并,但武大拒绝为合并更名,坚持保留 “武汉大学” 传统校名,导致谈判破裂。
为促成这次合并,华中理工大学主动提议合并后启用全新校名 “华中科技大学”,既脱离单一 “理工” 标签,又以 “科技” 涵盖工、医、管等多学科融合,避免 “谁吞并谁” 的争议。不仅如此,还接受了同济医科大学的系列要求,比如医学院独立运营权等。如此一来,就推动了合并的进程,华中理工大学与同济医科大学的强强联合(工科顶尖 + 医学标杆)就成了最佳方案。校方的主动让步契合了教育部的战略目标,加速了审批流程。
可能不少网友发现了一个现象,有些综合性大学合并之前,都喜欢与医学院、医科大学搞合并,这是什么原因呢?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医学领域的论文发表量、引用率在国际排名中占比显著,且医学研究易获得重大项目。合并后,大学的科研经费、成果数量会明显增加。
1、谁的毕业生平均薪酬更高
(1)中国薪酬网发布的《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TOP200》榜单
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是8154元,在排行榜上排在第113位。武汉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是11250元,在排行榜上排在第45位。
(2)薪酬网发布的《2024年综合类大学平均薪酬排行榜》榜单
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是9397.09元,在排行榜上排在第5位。武汉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是9542.73元,在排行榜上排在第1位。
(3)智联招聘发布的《3年工作经验人才平均月薪TOP50院校》榜单
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是11712元,在排行榜上排在第13位。武汉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是11175元,在排行榜上排在第25位。
2、综合实力谁更强
在第5轮学科评估中,网传武汉大学有5个A+学科,华中科技大学有7个A+学科。呵呵,网传的说法 不够权威。我们还是看官方通报的第4轮学科评估结果吧。第4轮学科评估,华中科技大学有44个学科上榜,14个A类学科,其中有4个A+学科;武汉大学有51个学科上榜,19个A类学科,其中也有4个A+学科。
目前来看,武汉大学有11个双一流学科,华中科技大学有9个双一流学科。从学科评估结果和双一流学科的数量来看,武汉大学的实力更强悍一些。
再看看硕士点和博士点的数量多少,武汉大学有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8个、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3个。华中科技大学有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
武汉大学的知名校友有免疫学专家董晨、纳米科技领域专家唐智勇、测绘遥感领域专家童小华、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陈东升、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武汉当代集团董事长艾路明等。华中科技大学的知名校友有微信之父张小龙、华为公司副董事长孟晚舟、武汉高德红外公司董事长黄立、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 CEO周云杰等商界大佬,也有学术领域、体育领域、政治领域的人才精英。
华中科技大学有7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武汉大学有8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校友会专业评估中,华中科技大学有1个专业评为中国八星级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7个专业评为中国七星级专业,14个专业评为中国六星级专业,其中在全国排名第一位的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
武汉大学有1个专业评为中国八星级专业(测绘工程),7个专业评为中国七星级专业,15个专业评为中国六星级专业,其中在全国排名第一位的专业有测绘工程、图书馆学、印刷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编辑出版学、地理信息科学、人力资源管理、地理国情监测、水务工程、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全球健康学等。
呵呵,本来还想支持华中科技大学,没想到武大的实力实在是不容小觑啊,从客观的角度分析,武大的实力要强于华科。
魅力的大小可以用考生报考的热度进行衡量,考生报考的热度高低,就能反映在录取分数线上。本文就用山东省作为样本省份,看看山东省的考生更喜欢哪所大学吧。根据大数据梳理发现,各省份的考生报考眼光是大同小异的,也就是说,通过山东省这个省份的录取数据,基本就能代表全国各个省份的情况。
1、各个分数段上的专业数量
全省最低录取分数线超出670分的专业,武汉大学有1个,华中科技大学有0个。
全省最低录取分数线超出660分的专业,武汉大学有12个,华中科技大学有10个。
全省最低录取分数线超出650分的专业,武汉大学有32个,华中科技大学有19个。
全省最低录取分数线超出640分的专业,武汉大学有37个(100%),华中科技大学有22个(91.7%)。
华科有哪些专业拉垮了呢?生物科学(中外合作办学)622分、药学(中外合作办学)610分,每年125000元和108000元的学费,不想拉胯也不中啊!而武汉大学没有拉跨的重要原因就是在山东省没有设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2、山东考生报考热度最高的10个专业
武汉大学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雷军班)675分、软件工程(特软班)666分、理科试验班(弘毅学堂)666分、网络空间安全(创新班)666分、人工智能665分、临床医学(8年)664分、口腔医学(8年)664分、理科试验班(弘毅双学位试验班)664分、计算机类(计算机学院)662分、机器人工程(机器入学院)662分。
华中科技大学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融合芯片启明实验班)668分、临床医学(八年制)667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663分、计算机类(计算机学院)663分、电子信息类(集成电路学院)663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62分、软件工程(AI大模型试验班)662分、人工智能661分、物理学(严济慈启明实验班)660分、电子信息类(电信学院)660分。
武大和华科作为湖北高校的 “双子星”,各有千秋。武大以深厚底蕴、文理见长,樱花胜景与学科广度相得益彰;华科凭工科强势、医工融合,创新活力与实干精神凸显。
如果你想学法学、新闻、水利、测绘、数学、哲学等专业,或偏爱文理社科氛围,选武大是 “精准匹配”,不存在 “亏”;如果你想学机械、电气、计算机、临床医学等专业,或倾向工科、医科深耕,放弃华科就可能会留下 “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