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27 08:32点击次数:
在重庆忠县西部,有个名字挺特别的地方叫白公街道。说起来,这条街道的来历可不简单——它得名于一座纪念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祠庙。别看白居易当年是被贬到忠州当刺史的,他却在这里干出了一番名堂,让当地老百姓记了他一千多年。
白居易在忠州待的时间不算长,但这位诗人官员一点没闲着。他带着百姓开山修路、植树种花,实实在在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老百姓心里有杆秤,谁对他们好,他们就记谁的好。后来忠州人把白居易和刘晏、陆贽、李吉甫并称为“四贤”,还在宋代建了四贤阁来纪念他们。
到了明代,当时的忠州知州马易从特别佩服白居易的爱民情怀,干脆建了座白公祠来祭祀他。这座祠庙来头不小,它是全国两座白居易墓祠之一,另一座在洛阳香山。可惜后来遭了火灾,民国时期又重新修过。现在的白公祠占地一百一十亩,里面有好几个景点,像白园、乐天堂、四贤亭什么的,都是仿明清风格的建筑,依山傍水,环境清幽。
白公祠的大门修得挺气派,要爬两丈多高的石梯才能上去。门口挂着一副对联:“遗泽被山川万民长忆贤刺史,宏篇映日月百世同仰大诗人”,这两句话把白居易的为官和为文都概括到位了。进门就能看到个半圆形莲池,池水碧绿,和园子里的花草相映成趣。当年白居易在这儿游玩时,还写过一首《龙昌寺荷池》,诗里说“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看来这池子确实让他心情舒畅了些。
祠里还有个“白园”,门联上写着“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巧妙地把白居易的名和字都嵌了进去。如今在忠县,用白公命名的地方可不少,除了白公祠,还有白公路、白公路社区、白公路小学等等,可见当地人对这位老刺史的深厚感情。
2014年之前,白公街道这块地方还属于忠州镇。后来行政区划调整,忠州镇一分为二,成了忠州街道和白公街道。2015年1月,白公街道正式挂牌成立。这片地方东边与东溪镇隔江相望,南边挨着新生街道,西边和白石镇接壤,北边与忠州街道、黄金镇相邻。不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物产也很丰富,自然风光更是一绝。
白居易在忠州的经历,成了他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段。虽然他是因为被贬才来到这里的,但他并没有消沉度日,而是真心实意为百姓做事。这种勤政爱民的态度,让他赢得了当地人民长久的怀念。如今的白公祠,已经成了文人墨客凭吊白居易的重要地点,祠里的每一砖每一瓦,都在诉说着这位诗人刺史与忠县的深厚缘分。
有时候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一个被贬官员的故事,却能跨越千年时光,成为一座城市永恒的记忆。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