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25 17:12点击次数:
185国齐声反对也没用?内塔尼亚胡一脚油门,要把加沙夷为平地
全世界的反对声浪,听起来就像遥远海岸边的潮汐,根本拍不进特拉维夫的决策会议室。内塔尼亚胡的算盘打得清清楚楚,他要的不是什么阶段性胜利,而是要把整个加沙,尤其是加沙城,从地图上彻底“格式化”。
加沙城里的人,正活在炼狱里。一个叫艾哈迈德的居民,他的声音透过战火的缝隙传出来,说整个房子就像筛糠一样抖个不停。爆炸声、炮弹的呼啸声、救护车尖锐的鸣笛,还有邻居绝望的呼救,这些声音搅和在一起,能把一个正常人的理智搅成一团浆糊。
他不知道能往哪里跑,因为爆炸声离得越来越近。另一位叫阿玛尔的女士,刚从萨布拉街区的废墟里爬出来,那里曾经是她的家。
以色列军方给这次行动起了个代号,叫“基甸战车B”,听着就透着一股旧约时代的冷酷。十四个旅级作战单位,像一把烧红的铁钳,从外围死死夹住了加沙城。军方发言人宣布,他们已经控制了城郊地带。
这还不够。总理内塔尼亚胡亲自下令,要求部队缩短进攻的时间表,言下之意就是速战速决,别管什么国际观瞻。国防军总参谋长扎米尔紧跟着就签了命令,先征召六万预备役,后面还准备再追加两万。人海战术,铁了心要用绝对的军事优势碾碎一切抵抗。
加沙城对于哈马斯来说,不单单是个据点,更像是个精神图腾。他们的许多头面人物,都是在这座城市的街巷里长大的。现在,这片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壤,正在被连根拔起。
以色列的炮火根本不分昼夜,加沙卫生部门的数字每天都在血淋淋地跳动,仅仅一个黎明,就有超过八十个生命被抹去。国际援助组织急得跳脚,他们的卡车装满了药品和食物,却被堵在关卡外,眼睁睁看着城里的人道主义灾难雪上加霜。
国际红十字会的发言人,用上了“令人无法容忍”这样激烈的字眼。他们说,加沙城是个封闭的牢笼,平民无处可逃,想找点干净水、弄点吃的、看个医生,都成了奢望。人道主义工作者自己都自身难保,这仗还怎么打?
哈马斯那边也发了声明,话说得很重,指责以色列搞的是“种族灭绝战争”,根本无视了所有调解方的停火努力。他们认为,以色列的真实目的就是要把这座城市夷为平地,把所有加沙人都赶走。
这里头有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就在以色列动手之前,哈马斯其实已经松口,同意了调解方最新的停火方案。可这在内塔尼亚胡眼里,不是和平的橄榄枝,反倒是对方扛不住压力的表现。他公开讲,解救剩下人质的唯一办法,就是把哈马斯彻底打垮,而拿下加沙城,就是这盘大棋的第一步。
这种逻辑,让整个国际社会都炸了锅。在联合国的大厅里,中国、俄罗斯、法国的代表轮番上台,措辞严厉地表达反对,认为以色列的军事计划是公然践踏国际法。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延查更是发出警告,说如果以色列一意孤行,加沙将会迎来另一场浩劫。
欧洲的几个大国,像是法国总统马克龙,急得直接拿起电话,打给了约旦国王和埃及总统。三方通话的结论很一致:必须立刻停火,让人道物资进去。德国政府也站出来表态,明确反对以色列的作战计划,呼吁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
可就在全世界都盯着加沙城的时候,以色列在另一个战场上,悄悄落下了一颗更致命的棋子。
以色列民政管理局的一个高级委员会,批准了一个极具争议的建设计划。他们要在耶路撒冷东边和约旦河西岸最大的定居点马阿勒阿杜明之间,一个叫做“E1区”的地方,新建三千四百多套住房。
这个“E1区”可不是普通的空地,它是巴勒斯坦建国的“命门”。一旦这里被犹太人定居点填满,整个约旦河西岸就会被拦腰斩断,分成南北两块,东耶路撒冷、伯利恒和拉姆安拉这些巴勒斯坦核心区域,将彻底变成一个个孤岛,再也连不成片。
要知道,这个计划在以色列的抽屉里已经躺了快三十年了。从拉宾时代开始,历届政府都想动这块地,但每一次都被美国死死按住。华盛顿很清楚,动了E1,就等于在“两国方案”的棺材板上钉下了最后一颗钉子。可现在,内塔尼亚胡政府把它翻了出来,而且是在全世界的镁光灯下,毫不掩饰地推行。
以色列的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一个极右翼的代表人物,把话讲得极其露骨。他说,推动E1计划,就是要用实际行动,把“巴勒斯坦国”这个概念从谈判桌上彻底抹掉。他强调,这不是喊口号,这是在用推土机和混凝土说话。
这番表白,简直就是对“两国方案”的公开羞辱。巴勒斯坦外交部悲愤地谴责,说这是要把约旦河西岸切成一堆互不相连的碎片,让巴勒斯坦国在地理上永无可能实现。
这背后,其实是内塔尼亚胡的一场政治豪赌。他的执政联盟,离不开斯莫特里赫和本-格维尔这些极右翼势力的支持。为了保住自己的总理宝座,他必须满足这些盟友的政治诉求。所以,加沙的军事行动和西岸的定居点扩张,其实是一体两面,既是对外的强硬展示,也是对内的政治交易。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发声谴责,德国外长更是直言,这会让“两国方案”彻底泡汤。马克龙甚至提议,要不要派一个国际稳定特派团去加沙,同时在九月份和沙特一起,开个会专门讨论怎么落实“两国方案”。
大家都在讨论“战后怎么办”,也就是所谓的“The Day After”问题。美国人天天追着问,打完了哈马斯,谁来管加沙?可内塔尼亚胡政府似乎根本没想过这个问题,或者说,他们的答案就是:一个没有巴勒斯坦人的加沙,一个被彻底分割的西岸。
这种只管破坏、不管建设的思路,恰恰是中东地区冲突循环往复的根源。它或许能带来短暂的军事安全感,但代价是埋下更深、更持久的仇恨种子。
说到底,以色列正在用一种近乎偏执的方式追求绝对安全,试图通过物理上的隔绝和军事上的碾压,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这种做法,不仅把几十年的国际调解努力付之一炬,更是在透支自己国家的未来。它正在把潜在的朋友推向对立面,把仅存的善意消磨殆尽。这盘棋,看似走得凶狠,每一步都踩在对方的要害上,但棋盘本身,早已烈火熊熊,最终烧到的,恐怕是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