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 新闻动态 >

前线牺牲后方贪腐,战争让乌克兰人警觉,最大的敌人并不是俄罗斯

发布日期:2025-08-03 05:43点击次数:

基辅这几天,比寒冬更冷的是街头的气氛。不是因为天气变了,而是三年来乌克兰积攒的愤怒,被点燃了——这回,火不是烧向俄罗斯,而是直指泽连斯基。

乌克兰街头罕见出现大规模反政府抗议,抗议现场人山人海,“腐败就是投降”“还我民主”的标语在基辅广场一字排开。这不是俄乌开战以来的第一次抗议,但却是最大规模的一次,从样子和喊出的口号来看,不止泄愤,更是“苏醒”。

就在抗议爆发的前几天,乌克兰议会通过了一项看起来温和,实际却充满火药味的法案:国家反腐败局和反腐检察官办公室,统统纳入总统可控体系,归总检察院管。简单说,乌克兰出现了“自己查自己、谁也别想揭我老底”的新玩法。

在乌克兰,腐败是老梗,但战争期间对腐败的容忍度更低。过去,大家还能忍,谁让俄罗斯的威胁在那摆着。可这回,泽连斯基等于是把反腐的最后一道门也“焊死”了,大白天抢银行一样,让乌克兰老百姓心里凉了半截。

事实上,这不是乌克兰第一次有总统被怀疑贪腐。苏联解体以后,这个“富矿”变成了权贵的提款机。乌克兰人早已见惯贪腐新闻,但自俄乌冲突以来,大多数人选择忍耐,盼望着战争结束,国家能更干净。泽连斯基一开始是靠反腐当选的,也确实喊得响。可这回的法案,不但没反腐,反倒公然给腐败开了绿灯。

没过多久,舆论一反常态。媒体痛批泽连斯基“出卖乌克兰脆弱的民主”,抗议民众举着“反腐就是反侵略”的标牌。士兵们也没忍住,有人直接在TikTok喷:钱不到前线,部长倒是天天换新奔驰。

问题的根源,其实是权力越来越向总统收紧,而美西方的援助又在减少,给了泽连斯基打“自保算盘”的空间。法案背后,藏着两个最直接的逻辑。其一,泽连斯基要包庇自己人,毕竟近几年“前线工资发不出,回国遗体不敢认”,腐败丑闻比比皆是。俄军交还战俘,乌克兰反倒不敢正式领回,说白了是怕破坏“账面数字”,避免不得不为6000具遗体掏12亿美元的抚恤。

其二,纯粹是“平账”需要。外援一缩水,矛盾就浮出水面。美西方不再像刚开打时慷慨解囊,而国内军费缺口越来越大。这种时候,还要维持局面,不“动用小金库”简直难以为继。所以对泽连斯基来说,反腐机构就成了绊脚石,能过河拆桥当然拆掉。

再看最近,美国出了新招,把烫手山芋踢给了欧洲——武器还是美国出的,钱要欧洲埋单,乌克兰用。如果说以前白宫还能勉强扮演“拯救者”,那现在就是地道的“军火商”。美国笑眯眯抽水,欧洲也不高兴了,英国媒体警告要对乌克兰制裁,法国德国坐不住,一旦钱袋子被刹车,乌克兰只能靠“自转”。

更有意思的是,许多人没注意到,西方之所以能不断敲打基辅,靠得就是反腐机构本身——这些机构本来就是欧洲人的“钉子户”。泽连斯基偏要动,等于动了西方的蛋糕。乌克兰反腐局、反腐检察官不过是欧美在乌政局安插的“瞭望塔”,套住了乌克兰的道路,才能要挟政策。

不过对大部分民众来说,政治权谋这套绕太远了。大家关心的是工资能不能发,战死的兄弟能不能有个名分。现实却摆在面前——乌克兰各地的征兵办变成了抓壮丁的“黑市”,地铁口、医院,公务员直接拉人入伍。家属来问,连战死者遗体都不敢认领,说白了,钱也是一分都不想多出。

腐败吃垮了整个战争的信心,老百姓看透了西方救不了自己,政府也救不了自己。四万乌克兰人走上街头,已经很说明问题。和平愿望固然强烈,但彻底失望的也不少。和俄罗斯的死磕,打到今天,国内却因为钱、权和贪腐自乱阵脚。

此时,无论是抗议持续,还是局势升级,都已回不到两年前全国一心的局面了。俄罗斯媒体更是落井下石,直接放话“美国对泽连斯基也忍不了了”。如果局势失控,泽连斯基会不会被美国“换人”,恐怕没人能保证。

这场抗议让乌克兰的权力游戏彻底暴露在了阳光下,也让那些盲信外援和内部清廉的人,终于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危机。现实很简单:乌克兰人民多年的幻想破碎,敌人不在远方,而在眼前。

Powered by 辉达娱乐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