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 产品展示 >

10艘菲舰凑不齐2000吨!菲律宾舰艇战术失效,被水炮打得举白旗

发布日期:2025-10-07 16:45点击次数:

在我国海警发布9月16日管制菲律宾公务船的视频后,菲律宾也公布了参与冲击黄岩岛的船只详情,这次他们的“艇海战术”彻底失灵,10艘小艇加起来排水量都没到2000吨,就被我们的水炮打得狼狈不堪,举着白裤衩求饶,这场闹剧真让人又气又好笑。

菲律宾这次出动的10艘“卡贝洛拿督”级渔业巡逻艇是他们的主力,每艘艇长30米,满载排水量才170吨左右,总吨位加起来不到1700吨,这跟我们海警的5201舰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艇上装了两台MTU柴油发动机,最高速度只有14节,在南海风浪大的海域里,这速度跟蜗牛似的,追起来根本不费劲。

他们的战术是靠数量多,分散突击,想让我们的海警忙不过来,但这套把戏在实战里根本行不通。

想想看,南海水域广阔,但我们的海警船机动性强,雷达覆盖范围大,能轻松锁定这些小艇的位置。

菲律宾的船员可能以为多艘船同时行动能分散注意力,但实际上一分散,我们就一个个追上去,速度慢成了他们的软肋,10多分钟就全被驱离了。

尤其那艘编号3014的“冈贝拿督”号,去年刚服役,就想玩撞击,船头锚改成撞角样式,看起来挺嚣张,但这小艇排水量小,撞上去就跟蚊子叮人似的,顶多让我们的21562艇晃一下,没造成什么实质伤害。

再说说战术分析,这“艇海战术”听起来花哨,其实就是赌人海战术的翻版,靠堆积数量来弥补单艘艇的弱点,但南海环境复杂,海流和风向变化大,他们的14节速度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推进效率可能还得打个折,实际航速估计只有12节左右。

相比之下,我们的5201舰是718B型巡逻舰,排水量2500吨,动力强劲,最高速度能到25节以上,吨位大意味着稳定性强,抗风浪能力远超菲律宾的那些小艇。

实战中,他们的分散突击战术本该是避开正面冲突,但因为速度跟不上,很快就被我们围堵,成了活靶子。

水炮攻击是我们的常规手段,压力水流能轻易击碎玻璃和设备,29分钟连续轰击后,他们的驾驶室玻璃全碎,舱内进水,电路短路,空调外机都报废了,这还不算生活舱里的衣物和物资全泡汤。

相比美军的一些先进巡逻艇,比如他们的Hamilton级,排水量能到3000吨,配备更强的火控系统,菲律宾的这批艇连入门级都算不上,设计上还借鉴了澳大利亚的Incat Crowther公司方案,但本地造船技术跟不上,材料质量差,抗打击能力弱,难怪这么快就投降了。

升级潜力呢?

他们要是想改进,可以从动力系统入手,换个更高效的发动机,提升速度到20节以上,但这需要大改动,成本高,短期内估计玩不转。

菲律宾内部的协调问题也暴露无遗,这次行动的主力是渔业水产局的船只,海警只派了两艘船在外围压阵,比如那艘加布里埃拉·西朗号,满载排水量2240吨,性能跟我们的5201舰差不多,有能力上前支援,但全程就看热闹没动手。

这反映了他们部门间的隔阂,渔业局可能急于表现,策划了这场冲撞,但海警不买账,只出工不出力,典型的互相甩锅。

国际上,这件事也让菲律宾的信誉受损,他们总爱玩这些小动作,挑战我们的南海主权,但每次都碰壁。

这次如果他们真想升级战术,或许得学学其他国家的经验,比如越南的巡逻艇群,吨位小但配备了更好的通信系统,能实时协调,但菲律宾显然没这水平,靠10艘小艇就想硬刚,纯粹是自取其辱。

从战局看,这次事件没有升级成更大冲突,全靠我们海警的专业处置,用水炮驱离既有效又克制,避免了人员伤亡,维护了南海稳定。

菲律宾的失败也提醒我们,南海形势依然复杂,美菲军事合作在背后推波助澜,但我们的海警力量在不断加强,新装备的部署让巡航效率提高了20%以上,能更快速响应突发事件。

这场“艇海战术”的崩盘,充分证明了实力差距是硬道理,他们的那些小艇在我们的监视网里,就像苍蝇飞进蜘蛛网,动弹不得。

说实话,这事看完让我又气又解气,气的是菲律宾总想拿些小伎俩挑衅,解气的是我们的海警太硬气,5201舰和21562艇配合默契,水炮一喷就让对方灰头土脸,29分钟就逼他们举白裤衩投降,这场面太提神了。

逻辑上讲,吨位和速度差距是根本原因,我们的船大马力足,抗击打能力强,他们的小艇一撞就散架;再深想,南海争端背后是国际博弈,菲律宾背后有外部势力撑腰,但我们靠实力说话,维护主权不手软,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对抗,这才是大国该有的担当。

你们是不是也觉得这战术太Low了?

来唠唠,看好菲律宾下次会不会换个花样,估计还是得吃瘪!

Powered by 辉达娱乐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