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25 02:20点击次数:
谈及中国革命史上最杰出的军事指挥者,朱德与毛泽东的名字必然浮现在众人的脑海之中。之所以将他们并称为“朱毛”,是因为在革命战争初期的22年间,朱德在军队中的名望一度高过毛主席。然而,随着毛主席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表现,他逐渐脱颖而出,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领导核心。
1989年11月30日,有关部门在邓小平的亲自主持下确认了解放军60多年内能被称为军事家的33人。中国当代军事家之首的桂冠,毫无疑问地属于我们的领袖毛主席,让人意外的是, 非始终第二名军事家。任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而是周总理以政务成就享誉全球。。
周恩来(1938年)
周总理的形象深入人心,总是显得儒雅谦逊,人们很难将他同“杀伐果断”这一词语联想到一起。然而,在军事家的评价体系中,始终秉持全面、公正、客观的原则。实际上,周总理在毛主席之后、朱老总之前,其军事成就鲜为人知,却在解放军历史上开创了多项辉煌的成就。
持有不同观点的观众朋友们,欢迎在评论区提出您的看法。若您对本文的观点表示认同,不妨长按点赞按钮,为我推荐这篇文章。
常言道,新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毛主席宛如一位神祇,周总理则如同一位圣人。毛主席的伟大壮举不仅拯救了中国的命运,更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其成就之卓越,任何时代、任何人都难以望其项背。周总理被誉为圣贤,这一尊称获得了国内外人士的广泛认同,他们共同尊称他为周公。
毛主席和周总理
自1949年新中国诞生至1970年代中期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公众对他的赞誉往往聚焦于其卓越的治国理政才能以及杰出的外交成就。作为中国仅次于毛主席的军事家,开创了我军10个第一。。
在建党之初,我党始终将主要精力倾注于宣传与工人组织的建设。然而,随着蒋介石的背叛,短短半年之内,他疯狂地屠杀了四万余名共产党员。毛主席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杆子里出政权”理论秋收起义和工农革命军由此诞生。
而早在1922年留学法国期间,周恩来在其所创办的刊物《少年》中明确指出,唯有强大且组织严密的革命军队,方能将军阀势力彻底推翻。我党领导下的第一支革命武装,正是在周恩来同志的主持下得以组建。随后,这支队伍壮大为叶挺同志指挥的独立团,进而成为北伐战争与南昌起义的关键力量。
南昌起义
正是在此期间,周恩来迎来了远渡重洋、抵达柏林寻求自己的朱德。他欣然接纳这位曾身为旧军队旅长的朱德加入共产党,为我国的军队注入了一位杰出的领导者。
第二项重大成就,周恩来奠定了革命军队建设的坚实基础。
1924年归国后,周恩来便迅速担任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职务,同时亦肩负中央军事部长之重任,其才干深得孙中山先生的信赖与重用。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党代表与政治部的建立,在中国军队史上尚属首例,堪称创新之举。周恩来同志不仅身为首位肩负军队政治工作重任的共产党员,而且最早深刻领悟到武装斗争与革命军队所具有的极端关键性。这一举措,为我国人民军队的建设与发展,确立了坚实的工作原则基础。
这一系列的工作实践奠定了周恩来在我军建设史上的崇高地位,在大革命时期,军事工作的核心任务主要由他亲自领导。
周恩来堪称中共在人民战争领域的开拓者,亦是我军战略战术思想体系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魅力总理周恩来
在黄埔军校的工作岁月中,周恩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确立了众多创建人民军队的正确制度。在经历两次东征、平息商团叛乱以及平定滇桂军叛乱的战争中,他初萌群众战争思想。,提出“工农群众是可靠力量”。
朱德曾言,周恩来在大革命时期便洞察到武力与民众力量的紧密结合,正是这一战略眼光,为北伐战争的推进与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十年内战及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同志与毛主席、朱德同志坚定不移地秉持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理念,这成为了周恩来对人民军队建设领域所取得的第三项划时代的创举。。
林朱周毛
第四,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随同黄埔军校的师生们参与东征。在此期间,他严格制定了军队与民众相处的规范,坚决做到不骚扰民众,不侵犯民利。他沿途分发传单,宣传出征的意义,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同时也赢得了军队全体官兵的一致赞誉。在第二次东征战役中,周恩来荣获少将军衔,并肩负起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副党代表的重任,成为首位在国民军行列中取得如此显著成就的共产党员。。
在北伐战争波澜壮阔的岁月里,上海的工人群起响应,为支持战局,连续发起了三次起义斗争。遗憾的是,前两次起义均因筹备不周、实力单薄等因素而告败。到了1927年3月,党内军委书记兼总指挥周恩来同志亲自领导了第三次武装起义。
工作时的周恩来
3月21日,上海全市80万工人齐声宣布罢工,并进而发起了武装起义。经过长达30个小时的激烈战斗,他们成功攻占了上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由共产党员主导的临时上海市政府。此举无疑是对南昌起义的一次实战演练。
普遍观点认为,刘伯承于1926年11月发起的泸顺起义,是我党首次尝试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尝试。然而,当时刘伯承所率领的部队,实则仍隶属于旧式军队体系。因此,周恩来同志在我军历史上堪称首位领导城市工人武装起义的杰出领导者。。
周恩来所取得的第六项成就尤为知名,那便是他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央特别行动科。在这漫长的革命战争岁月里,我们与国民党、日军展开了多次艰苦卓绝的地下斗争。
周恩来、刘少奇右臂骨折
蒋介石突然发起了反革命政变,自此,肩负党内军部最高领导重任的周恩来迅速开始着手构建中央特科。此部门下设总务、情报与保卫三大科室,均由周恩来同志亲自负责领导。。
相较国民党的军统、中统,中央特科堪称技高一筹。尤其是在保密工作方面,特科的表现更是遥遥领先,与国民党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众多特工直至新中国成立之际,方才意识到特科的领导者竟为周恩来。在每一部以真实事件为蓝本的谍战剧中,那些扣人心弦、充满机智的特工行动,均离不开周恩来同志的英明领导和周密部署。
在建国前长达22年的岁月里,中央特科身居政治斗争的最前线,为党组织提供了卓越的支持与贡献。被誉为“红色特工之王”的李克农,因其在中央特科所经历的神秘战事,荣获了上将军衔的殊荣,而特科的创始人兼领导者周恩来,其功勋更是不可磨灭。
李克农:红色特工领袖
与此同时,身居党内高级领导岗位的周恩来,亦堪称人民军队的创始元勋与卓越领导者。南昌起义与广州起义均由后来的几位元帅亲自领导,而秋收起义则是毛主席亲自组建武装队伍的处女战。周恩来同志担任了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的书记一职,叶挺将军、贺龙将军、朱德将军等起义军的直接领导者,均在周恩来同志的指挥调度下奋勇行动。
秋收起义与广州起义均是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发起的。周恩来同志长期担负中央在政务与军事领域的全面工作,堪称当仁不让、首屈一指的三大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结婚时的周恩来
第八项开创性的里程碑,即1928年在莫斯科成功举办的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党的六大召开之际,我国正处于白色恐怖的高潮阶段,寻觅一个安全之地以召开会议实属不易。鉴于此,党中央作出决策,将党内代表的会晤与总结工作移师至遥远的莫斯科举行。周恩来当之无愧地担纲组织者之一,他在会议中发表了关于组织工作的报告以及军事战略的阐述。
相较于其他六大组织者,诸如负责农民运动报告的李立三及职工运动报告的向忠发,周恩来所承担的业务显然更为关键与重大。毛主席、朱老总等领导当时正投身于井冈山革命事业,而周恩来则是36位军事家(1994年增补了3位)中唯一一位参与组织了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人。。
周恩来
第九,周恩来同志荣任人民解放军首位代总参谋长。
在战略大决战的关键时期,周恩来同志不仅是党的五大书记中的核心成员,还担任着解放军军委副主席以及代总参谋长的要职。他与毛主席、朱老总一同自延安迁往西柏坡,全程深度参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的每一项重要战略决策。
毛主席与周恩来大决战
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周恩来同志依然肩负着军委的重任,处理诸多事务。直至彭德怀同志因病归国,他才卸下了这份沉甸甸的担子,将更多的关注和精力投向了国内政务与外交事务。
最后,周恩来身为首位倡导由毛主席统率党和军队之人,更毅然承担起辅佐毛主席的重任,直至生命终结,堪称主席的得力助手与伯乐。
至1932年漳州战役前,周恩来主持中央事务。。中央苏区成立后毛主席曾于周恩来抵达之前,临时代理中央局书记一职,此后。依旧由周恩来全面主持工作,特别是在军事领导和指挥方面肩负重任。
美髯公周恩来
彼时,“朱毛红军”乃党内最为庞大的武装力量。尽管“二月来信”对毛主席在红四军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周恩来始终未曾对毛主席流露出丝毫的不满情绪。陈毅同志抵达上海向中央汇报后,周恩来再度审阅并批准了“九月来信”,此举旨在重申并巩固毛主席在红四军中的领导地位。
在宁都会议期间,毛主席被安排转至后方工作,然而周恩来始终坚决主张他留在前线指挥作战。到了遵义会议,正是周恩来有力的支持,使得毛主席得以成为我党及红军事实上的领导中心。即便周恩来当时仍担任最高军事指挥职务,他始终对毛主席的意见给予极高的尊重,并率领红军接连取得一场又一场的辉煌胜利。
周毛交谈
可以说漳州战役,这一历史节点,恰是毛主席与周恩来两位伟人智慧交汇的璀璨起点。周恩来曾言:毛泽东担纲指挥战争的重任,他则专责督导行动方针的贯彻执行。这亦与他们的个性特征相契合。毛主席胸怀全局、思想前卫且不拘泥于细节,周恩来则细致入微、谦逊温和,更适宜从事执行层面的事务。
周恩来军事才能显著。每项我军接收的军委与政治局发布的指令,均凝聚了高层决策者们智慧的结晶。毛主席作为最高统帅,负责战略决策;而具体落实则由周恩来承担。若非拥有与主席相媲美的全局视野,周恩来怎能将工作执行得如此卓越?
周朱毛
1955年,在授衔仪式上,周恩来以未在军队任职为由,坚定地拒绝了元帅的荣誉,然而,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中,他却是一位默默无闻的无名元帅。
1910年,年仅十二岁的周恩来随伯父踏上了东北的求学之路。在那片土地上,他目睹了帝国主义列强骄横跋扈、肆意妄为的行径,残害无辜,令人发指。面对此情此景,他毅然决然地立下誓言,决心投身于国家的解放事业。为中华崛起读书胸怀壮志;在十九岁那年踏赴日本留学的征途之际,周总理赠予送行的师友们一句深情的临别寄语——愿相会在中华腾飞时。
周青年
自幼涉猎书卷、青年远渡求学,周恩来矢志不渝,其志向始终如一,即助力中华民族的振兴与飞跃。锁定革命方向后,他重返故土,开启了长达五十余年的革命征程。在这期间,他担任了新中国总理长达26年之久,由昔日英姿焕发的青年成长为风度翩翩的智者。他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贯彻得淋漓尽致,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与腾飞铸就了坚如磐石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