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02 15:51点击次数:
1961年初的一天,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设宴,邀请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李仙洲、王耀武、杜聿明、宋希濂等过去两年特赦的战犯,这些人过去都是蒋介石的黄埔嫡系,身居要职,手握重兵。
宴会开始后,周总理跟他们一一握手祝贺。对于这些黄埔生,周恩来曾经是他们的老师,而他们经过战俘营的改造,思想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此时,他们跟周总理之间有的是师生情谊,因此,宴会氛围也比较轻松。谈话中,李仙洲说出了一个困惑自己十多年的疑惑:
当年在莱芜战役时,自己凭借着近六万大军都无法冲破解放军的包围圈,但自己的部下,46军军长韩练成是如何凭借一军之力突围的呢?
听到李仙洲的疑惑后,周总理笑着说道:“你是说韩练成同志么?他现在也在北京,有时间你俩可以聊一聊……”
在听到周总理说“韩练成同志”时,李仙洲便明白了一切。
韩练成
莱芜战役发生在1947年2月。蒋介石主持制定了一个“鲁南会战”计划,调集15个整编师59个整编旅31万人于华东战场,企图迫使华东野战军主力决战于临沂地区。蒋介石还派他的参谋总长,心腹爱将陈诚坐镇徐州指挥,空军司令周至柔亲自率空军实施“战略轰炸”。陈诚叫嚣:“党国前途,全赖于此,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根据蒋介石的计划,国民党军队出动南北两个集团军,试图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其中南线的欧震集团有8个整编师20个整编旅作为主攻,从陇海线向北进攻。北线则由李仙洲指挥3个军9个师作为辅助攻击,从胶济线向南攻。
欧震原本出身叶挺独立团,曾参加南昌起义,部队南下中在广东汤坑与陈济棠、薛岳部激战。战至薛岳部已被击溃,师部被包围时,欧震临阵倒戈。最终,南下起义部队全军覆没。倒戈到国民党后,欧震不出几年就升到了中将,属于死硬的反动派。
李仙洲出身黄埔一期,同样是中将军衔,但当时却在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黄埔三期生王耀武手下担任副司令长官。当蒋介石下令王耀武调动三个军南下占领莱芜等地时,李仙洲曾提醒,若调走三个军,势必会造成济南空虚。王耀武同意李仙洲的判断,却被陈诚跟蒋介石痛骂了一顿。
李仙洲
在接到被骂的电报后,王耀武无奈地摇摇头,然后同李仙洲商量道:“此次我准备调动第十二军、第四十六军以及七十三军三个军组成联队,由李副司令统一指挥,同共军决一死战。不知李副司令想法如何?”就这样,李仙洲成了前线总指挥。
陈诚除了布置南北两路大军外,还在西线安排了一个王敬久集团1个军加3个整编师,目的是为了防堵华东野战军溃败后去华北跟刘邓大军会合。为了避免像过去那样被各个歼灭,国民党军队还采取“集中兵力、稳打稳扎、齐头并进、避免突出”的战法。
陈诚的如意算盘是,临沂是山东解放区的首府,华东野战军势必死守,而一旦死守,在国民党大军的攻势下势必溃败,溃败后最有可能的选择就是渡过运河,与刘邓大军会合。
在华东,陈诚的对手是粟裕,一个后来被称为“战神”的人物,打仗一向神出鬼没。但这一次,粟裕似乎完全按照陈诚的构想在进行,或者说,粟裕满足了陈诚的全部需求。
一、第二纵队发起讨伐郝鹏举叛军的战斗。郝鹏举见风使舵、反复无常,原本是国民党收编的伪军,1946年在我军强大军事压力下起义。到1947年,国民党集结大军到山东后,又投靠了蒋介石,这次担任侧翼掩护的任务。第二纵队经过一天一夜激战,歼灭了郝鹏举的部队,生擒了郝鹏举。
二、主力部队协同地方武装,在临沂及其以南构筑三线阵地,大有誓死保卫临沂的架势。粟裕告诉大家,声势越大越好,以迎合敌人企图在临沂与我决战的心理。
三、在连续打了几场仗后,主动放弃临沂,看上去就是大军连战疲惫,不堪再战,溃散而逃。
四、组织地方武装紧逼兖州,在运河上架设浮桥,在黄河边筹集渡船。
陈毅跟粟裕
南线出击,决战临沂,不堪再战溃散而逃,西窜黄河企图与华北的刘邓会合……陈诚的如意算盘打得啪啪响,对于手下将领频频上报的“空前大胜”得意洋洋,判断“华东共军伤亡惨重,无力与国军决战,企图西渡运河与刘邓会师。”
但陈诚不知道的是,在二纵对郝鹏举部发起攻击的前两天,华野就收到了中央军委的电报:准备必要时放弃临沂!这样的指示,就给了粟裕用兵极大限度的空间,他又怎么会选择跟敌人硬拼呢?毫无疑问,上面四步,步步都是疑兵。
华野的主力加上60万支前民工,都已经悄悄掉头北上,昼伏夜行。粟裕的最终目标,正是在北线节节紧逼,连续攻占莱芜、新泰、博山的李仙洲集团。
李仙洲对于华野的动向一无所知,粟裕对于李仙洲的兵力部署却是一清二楚。王耀武让桂系的46军担任前锋,东北军12军担任后卫,李仙洲总部率嫡系73军居中。我军之所以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敌人最新的兵力部署,46军军长韩练成功不可没。
韩练成出身西北军,很早就与刘志丹相识,曾希望刘志丹介绍他加入共产党。但随着冯玉祥清理军中的共产党,刘志丹离开了西北军,韩练成也与他失去了联系。中原大战中,韩练成随马鸿逵投靠了蒋介石,并救过蒋介石一命,从此成为蒋介石的嫡系,并破例“赐予”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籍。
成为蒋介石嫡系后,韩练成很快就升少将,后来又升中将。抗战时期,韩练成得到白崇禧的高度赏识,从而投奔桂系成为46军军长。但也是在抗战期间,韩练成看清了国民党假抗日真内战的面目,通过多方关系跟周恩来见了面,要求前往延安。周恩来出于国共合作的考虑,让韩练成仍然留在国民党部队,在必要时刻还可以发挥作用。
莱芜战役前,正是韩练成的秘书,华东军区派到46军的杨斯德将最新的情报送到了华野司令部。粟裕听过汇报后,让杨斯德告诉韩练成,我们将粉碎蒋介石这次进攻,请他等着听我们的捷报。我们打李仙洲集团时,将不打46军,但一定要把部署和行动事先告诉我们,免得打错。特别不要同73军搞在一起。
很快,国民党军队占领了临沂,蒋介石的统帅部一阵狂欢,陈诚大吹大擂:“鲁南决战空前大胜”,“山东大局指日可定”。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国民党将领,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坐镇济南的王耀武,得知华野主力向北运动,而南线部队未经激烈战斗就占领临沂,判断华野有包围李仙洲集团的企图。因此,王耀武未经陈诚同意,就自行命令李仙洲全线后撤。
但是,陈诚又怎么能允许王耀武来破坏他的“好局”呢?当他搬出蒋介石,严令王耀武“恢复先前态势”,警告他不得擅自撤退。王耀武无奈,只好命令李仙洲南进。但当他查明华野主力确有北上的企图时,又急令部队北撤。就这样,李仙洲夹在王耀武跟陈诚中间,近6万人忽南忽北,调动频繁。
当李仙洲部队突然后撤的时候,有的纵队指挥担心抓不住敌人,向粟裕建议提前发动攻击,认为即使不能全部抓住敌人,也能切掉敌军的“尾巴”。但粟裕通过审慎研究后,认为主力部队尚未完全到达预定位置,仓促发起战役,无取胜把握。因此,他坚持原定计划,没有采纳提前出击的建议,而是督促各部加速隐蔽开进。
后来,王耀武果然顶不住蒋介石跟陈诚的压力,命令李仙洲集团再次南下。但是,很快又电令已经进至新泰、颜庄的46军和73军星夜北撤莱芜,并令驻扎在胶济线张店的73军77师经博山南下归建。根据这个敌情变化,粟裕决定于2月20日发起战斗,首先以伏击手段歼灭77师于博山地区。
担负伏击77师任务的是王建安率领的八纵跟许世友率领的九纵,77师行动迅速,在预定发起战斗之前就进入了伏击地域,粟裕下令提前两小时发起攻击。八纵、九纵全歼77师,首战告捷。但此时,王耀武和李仙洲利用两个小时的部署时间,急令在颜庄的46军撤到莱芜,与73军会合。
粟裕当机立断,指挥部队迅速完成对莱芜地区李仙洲部队的合围。一纵攻克莱芜城以西以南诸村落,击退与华野争夺莱芜城北各要点之敌。六纵突入莱芜城北吐丝口镇,歼灭南援之敌。加上八纵跟九纵,华野部队基本上完成了对李仙洲集团的合围。
到了这地步,王耀武明知上当,也无可奈何,只能孤注一掷,要李仙洲冒险突围。为了更好地全歼敌人,粟裕下令围城部队让开一条路,待李仙洲集团完全撤离莱芜后,再采取四面包围,收网捉鱼的战法。
就在李仙洲率部突围的关键时刻,46军军长韩练成在秘密工作人员安排下,悄悄离开了指挥岗位。46军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瞬间一片慌乱。到2月23日中午,5万多国民党军队被团团包围在东西三四公里、南北十一二公里的袋形阵地里,北进不能,南退不能,东冲西突,指挥失灵,乱作一团。到下午5时,李仙洲集团大部被歼灭。从空隙处逃出的第73军军长韩浚及其残部5000余人,也被华野部队截击全歼。
至此,莱芜战役胜利结束,华东野战军只用3天时间就大获全胜,以伤亡8000余人的代价,消灭敌人近6万人。生俘第二绥靖区中将副司令长官李仙洲、第73军中将军长韩浚和少将17名,击毙少将师长、副师长2名。王耀武闻讯后感叹说:“5万多人,不知不觉在3天就被消灭光了,老子就是放5万头猪在那里,叫共军抓,3天也抓不完呀!”
蒋介石指责陈诚指挥失当,陈诚埋怨蒋介石干涉过多。蒋介石气急败坏地飞到济南,大骂王耀武失职、李仙洲无能。王耀武有口难辩。李仙洲当了俘虏,心中也埋下了本文开头说的疑惑,韩练成是如何突围的?
“失踪”的韩练成在战斗打响的当日下午,由华东野战军派出的联络员引到新华社前线分社驻地。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跟政治部主任唐亮赶来跟他见面,韩练成提出自己还要回南京去,因为蒋介石对他的信任,白崇禧对他的欣赏,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韩练成对陈毅说:“我的身份和行动还没有暴露,我回南京再组织一个师、一个军,再给你们送些美式装备来。”就这样,韩练成又回到了南京,蒋介石尽管没有处分他,但也没有再让他统领一支军队,而是成为了委员长侍从室的高级参谋。后来又调到兰州,拥有中将军衔的他却只担任了一个旅长的职位。
尽管蒋介石、白崇禧等人依然对韩练成很是信任,但何应钦、杜聿明这些将领却逐渐对韩练成的身份产生了怀疑。1948年10月,韩练成在躲过了一次何应钦的杀手后,从上海辗转到香港,随后被安排送往东北解放区,回到了组织的怀抱。
1949年8月,韩练成担任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副参谋长,1950年又担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同年5月加入共产党。
1955年,时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的韩练成被授予中将军衔。授衔前,周总理找到韩练成,告诉他,如果按起义的国民党军长对待,可以授予上将军衔,但按照党内级别和职务则只能授予中将军衔。韩练成笑着说:“我算什么起义将领啊!和平建国,我就该功成身退了,还争什么上将、中将?”
1975年,周恩来再次邀请年过80的李仙洲到北京,希望他能劝一下少数思想顽固的国民党战犯,比如黄维。李仙洲到北京后住在前门饭店,巧合的是,韩练成此时也住在那里。
在李仙洲入住后不久,韩练成便上门拜访,一进门韩练成就作揖道歉:“李大哥,我对不起你啊……”
李仙洲再见到这位昔日的老部下,感慨非常,但对他却没有丝毫的恨意。如果不是在莱芜被俘,李仙洲大概不是战死沙场,就是被蒋介石裹挟到台湾,到头来客死异乡。而获特赦后,李仙洲就回到了山东老家,历任山东省政协秘书处专员,山东省政协委员、常务委员,民革山东省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等职。
李仙洲晚年在莱芜